
《後漢書·文苑傳上·邊韶》:“腹便便,‘五經’笥。”後以“經笥”比喻博通經書的人。《晉書·裴秀傳贊》:“ 鉅鹿 自然,亦雲經笥。” 唐 褚亮 《奉和詠日午》:“晝寝慚經笥,暫解入朝衣。” 宋 蘇轼 《次韻張甥棠美晝眠》:“ 宰我 糞牆譏敢避, 孝先 經笥謔兼忘。”
“經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字面構成
比喻意義
該詞以“裝滿經書的竹箱”為喻,形容人學識淵博,尤其指精通傳統經典著作的學者。例如《後漢書》曾用“五經笥”贊譽邊韶的才學。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表達對學者深厚經學造詣的褒揚,如:“先生堪稱當代經笥,對古籍研究造詣極深。”
相關延伸
類似表達還有“腹笥甚廣”,均以“笥”為容器象征知識儲備的豐富性。
《經笥》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意思是指一種盛放書籍的木箱。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分别是“經”和“笥”。
根據《康熙字典》,《經笥》的部首是“竹”,部首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3畫和8畫。
《經笥》這個詞語是古代的漢字,它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中書籍保管的方式。在古代,人們使用木箱來盛放書籍,以便收藏、保護和攜帶。因此,将這種盛書木箱稱為《經笥》。
《經笥》這個詞的繁體字為「經笥」,繁體字在一些地區和場合仍然使用。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經笥》的古時漢字寫法為「經硊」,其中「硊」是指一種方蓋的木箱。
1. 他從《經笥》裡拿出一本古籍,開始閱讀。
2. 這個博物館展示了古代存放書籍的《經笥》。
由于《經笥》是一個獨立的詞彙,它沒有常見的組詞現象。
與《經笥》這個詞相關的近義詞有:木箱、書箱、書匣。
與《經笥》這個詞相關的反義詞可以是:敞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