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貢物的登記簿。《晉書·張寔傳》:“遣督護 王該 送諸郡貢計,獻名馬方珍、經史圖籍于京師。”《宋書·明帝記》:“戊午,皇太子會萬國於東宮,并受貢計。”
“貢計”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貢物的登記簿,主要用于記錄各地進獻給朝廷的貢品信息。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貢計”由“貢”和“計”兩字組成:
曆史文獻例證
該詞可見于《晉書·張寔傳》和《宋書·明帝記》等史書。例如:
擴展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貢品制度或相關文獻,可參考《晉書》《宋書》等史料原文。
《貢計》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指按照規定的标準和方式進行捐獻或奉獻計算或統計。它可以用于描述個人、企業或國家根據約定或法規向政府或其他機構交納稅費或提供貢獻的行為。
《貢計》這個詞的部首是貝,其中“貝”是指貝殼的部首,表示財富的概念,所以表示貢獻。《貢計》的拆分筆畫是11畫。
《貢計》的來源比較複雜,既有貢獻、奉獻的意思,又與計算、統計有關。在古代中國,貢獻和奉獻是封建時代規定的一種行為,諸如向國家納貢或向皇帝進貢。而計算和統計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于進行商品的交換、統計收入和支出等。
《貢計》在繁體字中通常寫作「貢計」。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貢和計的字形有所差别。貢的古代寫法為「貢」,計的古代寫法為「計」。
1. 我們需要将每個人的捐款進行貢計。
2. 企業應當根據法律規定進行貢計并按時繳納稅款。
1. 貢獻:指為某個個體、機構、社會或國家做出的有意義的貢獻。
2. 計算:指進行數字或數據的運算和統計。
3. 統計:指對大量數據進行調查、收集和分析,以便了解其特點和規律。
4. 交納:指根據規定向相應的機構或組織繳納款項。
1. 計費:指根據一定的計算規則和标準計算費用。
2. 繳款:指按期限向特定機構支付款項。
1. 收入:指個人、企業或機構從各種活動中獲得的經濟利益。
2. 領取:指從某個機構或組織獲得經濟、物質或權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