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委署的意思、委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委署的解释

(1).谓擅离职守。《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与 先主 并力”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备 遣人慰劳之。 瑜 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儻能屈威,诚副其所望。’”《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委,弃也。署,置也。”

(2).官署缺员时,委派其他官员代理。 清 蒋良骐 《东华录》卷六:“又 江 右甫经兵燹,无贡生应考,学官乏人,武生杂流,夤缘委署,请命抚按学臣察革,择举人之文行兼优者充之。”《老残游记》第六回:“小的主人姓 申 ,新从省里出来,抚台委署 城武县 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委署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境的法律行政术语,主要含义为“临时代理或暂时代理某项职务”,常见于古代官制文献中。其释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核心含义

    “委”指委托、委任,“署”指署理、暂代,合指由上级指派人员临时担任某官职或处理特定事务。

    例:明代《吏部职掌》载“官员缺员,由堂上官委署代理”,即官员空缺时由上级临时委派代理。

  2. 引申用法

    在清代文献中,“委署”特指未经正式任命前的试用职务,需通过考核方可实授。

    例:《清史稿·职官志》载“外官初授曰试署,试署期满乃实授;其暂代者曰委署”。


二、历史制度中的实践

  1. 代理机制

    古代官僚体系中,“委署”是应对职务空缺的应急制度,常见于地方官、武职或临时差遣。

    来源:《资治通鉴·唐纪》胡三省注“凡摄职、委署,皆暂代之称”。

  2. 文书凭证

    委署需颁发官方文书(委札/委牌),作为职权依据。

    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吏部档案》中存有委署状原件(编号:故機003896)。


三、现代语义转化

现代汉语中,“委署”已罕用,但衍生词“委任状”仍保留“委托授权”的核心含义。其概念可对应当代行政法中的“临时任命”或“代理职务”。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委署”词条释义。
  2.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中华书局点校本,1956年。
  3. 清代《吏部则例·卷五·铨选规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代档案检索系统”(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委署状示例

网络扩展解释

“委署”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委派职务或任务

2.擅离职守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八面驶风暴德迸连秉质禅诵察士宸扉晨曦侈美辞观黨項大足点视厅抵捍底极独个肥佼抚局负托骇耳红花蕙若渐濡脚踪景片谨温咎谴濬哲居学鵾鸡连镳并驾廪振榴弹吏职鲁智深魔民木版牡丹头蟠纡屏语襁至弃薄骑步青箱肉消瑞鹤嘇可可设禁沈瘵水村树叶堂音天植外州五侯九伯五繇巫云湘燕闲集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