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東行。我國地勢西北方高,東南方低,故習慣稱東行為東下,與西上相對。《史記·淮陰侯列傳》:“ 常山王 背 項王 ,奉 項嬰 頭而竄,逃歸於 漢王 。 漢王 借兵而東下,殺 成安君 泜水 之南。”《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 曹操 自 江陵 将順 江 東下。” 清 吳偉業 《過錦樹林玉京道人墓》詩序:“久之,有聞其復東下者,主於 海虞 一故人。”
(2).謂向東攻克。 唐 李白 《梁甫吟》:“君不見 高陽 酒徒起草中,長揖 山 東隆準公……東下 齊 城七十二,指揮 楚 漢 如旋蓬。”
“東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東行或向東南方向行進
我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因此傳統上将向東或東南方向的行進稱為“東下”,與“西上”相對。例如:
向東攻克(軍事行動)
指曆史上軍隊向東征伐或攻占城池的行動。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現代用法,可參考《史記》《資治通鑒》等古籍,或查閱詞典釋義。
東下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向東方下降、下落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東下的部首是"⾯"(面字旁),共有七個筆畫。
來源東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大東》一詩中,這是一首描述向東方遷徙的歌曲。
繁體東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東下」。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東下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上仍然保持其本義。根據研究,可以發現東下在西漢時期的寫法為「東下」,而在晉代的《說文解字》中已經出現了現今的寫法「東下」。
例句1. 太陽已經快要東下了。
2. 他向東下了一整天,終于到了目的地。
東下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比如東下飛機、東下去、東下海等。
近義詞向東下降、東往下、東往下移動
反義詞西上、北上、上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