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圌山的意思、圌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圌山的解釋

山名。在 江蘇 鎮江市 。形勢險要, 宋 在此置 圌山寨 。 建炎 三年, 韓世忠 駐軍于此,防 金 兵由海路進攻 江 浙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圌山”(chuí shān)是位于中國江蘇省鎮江市的一座曆史名山,具有獨特的地理和文化意義。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名稱由來

  1. 秦始皇賜名
    相傳秦始皇東巡時見此處山勢如龍,瑞氣升騰,故将原名“瑞山”改為“圌山”,取“以囗圍瑞”之意,寓意鎖住祥瑞之氣。
  2. 字形演變
    “圌”字在《康熙字典》中解釋為竹編圓形容器,後因山形如竹簍圍合,引申為山名。

二、地理與自然特征

  1. 地理位置
    位于鎮江新區,距市區30公裡,雄峙長江之濱,是甯鎮丘陵東端最高峰(主峰海拔258米)。
  2. 險要地勢
    山體臨江壁立,五峰并列(五峰山),形成“圌山關”隘口,自古為長江鎖鑰,軍事要沖。

三、曆史文化

  1. 軍事地位
    • 宋代設圌山寨,鴉片戰争時圌山炮台曾重創英艦,恩格斯評價其抵抗為“英軍到不了南京”的關鍵。
    • 抗日戰争中,中國守軍在此擊傷日軍艦船,延緩了敵軍進攻。
  2. 人文景觀
    • 報恩塔:明代吏部尚書陳觀陽為報鄉恩所建,被譽為“萬裡長江第一塔”。
    • 黃明節:當地清明後登山祈福的民俗,延續千年。

四、現代開發

2007年起,鎮江新區将圌山納入總體規劃,劃分為報恩塔、五峰山大江風貌等六大功能區,融合自然景觀與曆史文化,打造城東旅遊名片。

圌山集自然奇觀、軍事要塞、文化符號于一體,既是長江下遊的地理标志,也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精神象征。其名由秦始皇賦予,曆史可追溯至秦漢,至今仍是鎮江重要的生态與人文景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圌山是一個包含三個常用字的詞語。“圌”這個字是由“囗”和“周”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0個筆畫。它是一個用于古代典籍和古代文獻中的詞彙,意思是圍牆或籬笆。圌山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用于描述在山脈周圍或頂部建造的防禦性建築物。根據簡體字的寫法,“圌”字的繁體形式為“圍”,意思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圌”的寫法也有多種變體,包括“圍”、“圭”和“囍”等。這些寫法在不同的時期和地區被廣泛使用。例如,在古代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圌山”被寫作“圍山”或“圭山”。 以下是關于圌山的例句: 1. 在古代,人們常常在圌山上修建城堡來保護自己免受敵人侵犯。 2. 這座圌山是古代文化遺址的一部分,遊客可以在這裡欣賞到壯麗的景色。 圌山的組詞包括:圌牆、圌垣、圌樓等。近義詞可以是:城堡、堡壘、防禦工事等。它的反義詞可以是:平原、開放空地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回答到你的問題。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