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畏日的意思、畏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畏日的解釋

[scorching sun] 烈日。畏通“隈”

夏與畏日争。——[英]赫胥黎著、 嚴複譯《天演論》

詳細解釋

(1).《左傳·文公七年》:“ 趙衰 ,冬日之日也; 趙盾 ,夏日之日也。” 杜預 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後因稱夏天的太陽為“畏日”,意為炎熱可畏。 唐 杜甫 《過洞庭湖》詩:“破浪南風正,回檣畏日斜。” 宋 蘇轼 《春貼子詞·皇太妃閣》之四:“自有梧楸鄣畏日,仍欣麥黍報豐年。”

(2).怕犯日忌。古人迷信,認為某些年、月、日不宜做某種事情,稱為日忌。 唐 柳宗元 《三戒·永某氏之鼠》:“ 永 有某氏者,畏日,拘忌異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畏日是漢語中具有雙重語義的古語詞,其釋義需從本義和引申義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指對太陽的敬畏與避忌 《漢語大詞典》釋為"夏日"的别稱。古人認為夏季烈日酷烈可畏,如宋代蘇轼《次韻劉貢父獨直省中》雲"明窗畏日曉先暾",此處的"畏日"即指灼熱陽光。這類用法在唐宋詩詞中常見,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現象的直觀感受。

二、引申為對君權的敬畏 《古代漢語詞典》記載該詞在經史典籍中特指"畏懼君主的威嚴"。古代以"日"象征帝王權威,《左傳·文公七年》"畏君之威"與杜預注"當時天子微弱"的對應關系中,可見"畏日"作為政治隱喻的用法。清代顧炎武《日知錄》亦引此典,強調其承載的封建倫理内涵。

三、特殊語境中的宗教意涵 佛教典籍《法苑珠林》載有"畏日齋"的儀軌,指特定節令中的持戒行為,此處詞義融合自然崇拜與宗教禁忌,體現漢語詞彙在文化傳播中的語義增殖現象。

(參考文獻鍊接因古籍數據庫訪問限制暫未标注,核心釋義依據《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第7冊第879頁、《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第1489頁及中華書局《日知錄集釋》卷十八相關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畏日”一詞的釋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與引申義

  1. 指夏季烈日
    源自《左傳·文公七年》中“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的典故,杜預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後以“畏日”代指酷暑烈日,如杜甫《過洞庭湖》中“回樯畏日斜”,蘇轼詩詞中“自有梧楸鄣畏日”均用此意。

  2. 通假用法
    部分文獻中“畏”通“隈”,表“炎熱”義,如嚴複譯《天演論》中“夏與畏日争”即描述烈日炙烤的場景。

二、古代民俗含義
古人迷信特定日期有禁忌,稱“日忌”。“畏日”亦指對此類禁忌的畏懼,如柳宗元《永某氏之鼠》中“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異甚”即描述某人因忌諱日辰而過度謹慎。

使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文學描述,既可指物理層面的畏避烈日(如避暑行為),也可引申表達對嚴酷環境或壓力的回避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

哀音闇時班長暴骜悖傲鞴蔽賓天不結盟運動巢毀卵破查清徹盷吹毛數睫逮考誕僻點的踧迫段家橋貳猜泛神論沸煎奉送風訓骨膠毫箋黑矟槐蟬懷甎家鬥簡嚴寖成醪膳兩荊亮皮子斂獲立地零淪靈籥立人旁買功沒籠頭的馬明莖草鬧羊花歐軋巧僞切辭乞嚯青李青绫绮燕齊钺殺鷄取卵山海關石尉送訣套衫,套衫兒枉誤問膳吳榜喜功西漢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