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結盟運動的意思、不結盟運動的詳細解釋
不結盟運動的解釋
[nonaligned movement] 1956年,鐵托、尼赫魯等在************發表聯合聲明,提出了不結盟的主張。1961年舉行了第一屆不結盟首腦會議。不結盟運動奉行獨立、自主、非集團的原則,目前已有100餘個成員國
詞語分解
- 不結的解釋 不了結,不可。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三章:“早知道他說上沒完,我非叫他到學校裡開會去不結。那裡點官油,他愛說,說上一夜。”
- 運動的解釋 ∶運行轉動因天時而行罰,順陰陽而運動。;;《新語》 ∶運用夫宰相運動樞極。;;《後漢書》 ∶物體位置不斷改變的現象直線運動 ∶可促進身體健康的身體活動排球運動 ∶向群衆公開宣揚某種思想、見解、主義的
網絡擴展解釋
不結盟運動是冷戰時期由發展中國家發起的重要國際組織,其核心内涵與曆史發展可概括如下:
1. 定義與起源
不結盟運動(Non-Aligned Movement)成立于1961年9月,由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印度總理尼赫魯、埃及總統納賽爾等領導人倡導,旨在反對美蘇兩大陣營的霸權對抗,維護中小國家的獨立自主。其主張源于1955年萬隆會議的精神,強調反殖民主義與和平共處原則。
2. 宗旨與原則
該運動奉行“獨立、自主、非集團”的核心原則,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軍事同盟,主張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國際争端,支持發展中國家争取主權平等與經濟自主。其目标不僅是保持中立,還積極推動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3. 發展曆程
- 1961年:首次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召開,25國參與并通過《不結盟宣言》。
- 後續擴展:成員國從最初的25個增至2024年的120個,另有17個觀察員國和10個觀察員組織,覆蓋全球約55%的人口。
- 中國參與:1992年成為觀察員國,支持其反霸權主張。
4. 組織結構與運作
不結盟運動無固定總部或章程,決策采取協商一緻原則,每三年召開一次首腦會議。成員國可通過書面保留意見表達對決議的異議,保持靈活性。
5. 當代意義
冷戰結束後,運動轉向關注全球南方國家的共同利益,強調多邊主義、消除貧困和應對氣候變化,繼續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協調作用。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組織官網(來源:、4、5、7、8、12)。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結盟運動(NAM)是指一種在國際關系中采取中立立場的政治運動。其主要目的是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促進和平與合作,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下面是關于不結盟運動的一些基本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不: 一(丨)口
- 結: 吉(口)幾(十)丶線
- 盟: 目丶口
來源:不結盟運動起源于1955年在印度尼西亞舉辦的萬隆會議。這個運動的發起者是來自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申博************人。他們希望通過聯盟來擺脫冷戰時期東西方兩個超級大國的争奪和控制,并發展自己的國家。
繁體字:不結盟運動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可以使用古文字體來寫不結盟運動,如“不結盟運動”。
例句:不結盟運動的成員國緻力于維護國家獨立和不受外部勢力控制。
組詞:結盟、運動
近義詞:中立運動
反義詞:結盟運動的反義詞沒有特定的詞彙被廣泛使用,但可以說與結盟相對應的是聯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