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懷甎的意思、懷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懷甎的解釋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秦太上君寺》:“太傅 李延寔 者, 莊帝 舅也。 永安 年中除 青州 刺史。臨去奉辭,帝謂 寔 曰:‘懷甎之俗,世號難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 齊 土之民,風俗淺薄,虛論高談,專在榮利。太守初欲入境,皆懷甎叩首,以美其意;及其代下還家,以甎擊之。言其向背速於反掌。”甎,一本作“ 塼 ”。後因以“懷甎”為風俗澆薄之民迎候地方官之典。 宋 王安石 《公闢枉道見過獲聞新詩因叙歎仰》詩:“懷甎 大峴 如迎日,供帳 閶門 憶去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懷甎"(也寫作"懷磚")是一個源自古代典故的漢語詞彙,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比喻意義。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懷甎"字面指懷裡揣着磚塊,但其核心含義源于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中的典故:

比喻趨炎附勢、勢利虛僞的言行。形容人表面恭敬逢迎,實則心懷不滿或另有所圖,态度隨對方地位變化而急轉。

二、典故來源與語義演變

據《洛陽伽藍記·卷二》記載:

北魏時,刺史李崇貪暴,百姓痛恨。當地俗諺雲:"刺史像暴虎,百姓懷磚伏拜;離任時砸磚相送。"(原文:"懷磚之義,起自于此。……京師語曰:'刺史羅刹政,百姓懷磚擊。'")

"懷甎"由此演變為成語,諷刺對權貴阿谀奉承,失勢後立即翻臉的小人行徑。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懷藏磚塊。喻勢利之态。" 強調其貶義色彩,指人依附權勢時的虛僞态度(參見《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747頁)。

  2. 《辭源(修訂本)》

    注解:"典出《洛陽伽藍記》。後以'懷磚'喻趨炎附勢,态度驟變。"(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第1021頁)。

  3. 《古漢語成語典故詞典》

    明确其引申義:"諷刺對得勢者奉承、對失勢者踐踏的勢利心态。"(中華書局,2006年,第213頁)。

四、用法示例

五、語義關聯詞


權威參考文獻:

  1.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卷二》(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3.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4. 《古漢語成語典故詞典》(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懷甎”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北魏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秦太上君寺》。文中記載,青州刺史李延寔初到任時,百姓“懷甎叩首”以表歡迎;但當他離任時,百姓卻“以甎擊之”,用以諷刺民心易變,如同翻掌般迅速。

  2. 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字面指“懷抱磚塊”,原為百姓迎接或驅趕官員時的動作。
    • 引申義:後演變為形容民風浮薄、趨炎附勢的典故,暗含對世态炎涼的批判。
  3. 文學引用
    宋代王安石在《公闢枉道見過獲聞新詩因叙歎仰》中曾用“懷甎大峴如迎日”一句,借典故表達對人情冷暖的感慨。

  4. 字形異體
    文獻中“甎”亦作“塼”,二者為異體字關系,均指磚塊。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批判或諷喻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衣人報礦悲懑變古易常别外策對重犯疇昔串秧春暄寸善東轄抖顫豐雨分袪扶匐負期幞頭格範公德廣播體操規蹤國重孤劭古調不彈鼓噪紅貨黃骢少年皇甫四傑宦官昏眊家慈佳景井陉今體詩進退爲難駿犇廊腰老萊妻躐等名聞遐迩謬采虛譽逆德驽闇鷗沙骈行愆和潛瘗秋老虎宂辭儒哲三風太守桑門劍適可而止壽陽妝頌德碑肅風鋈銑相戾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