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秦太上君寺》:“太傅 李延寔 者, 莊帝 舅也。 永安 年中除 青州 刺史。臨去奉辭,帝謂 寔 曰:‘懷甎之俗,世號難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 齊 土之民,風俗淺薄,虛論高談,專在榮利。太守初欲入境,皆懷甎叩首,以美其意;及其代下還家,以甎擊之。言其向背速於反掌。”甎,一本作“ 塼 ”。後因以“懷甎”為風俗澆薄之民迎候地方官之典。 宋 王安石 《公闢枉道見過獲聞新詩因叙歎仰》詩:“懷甎 大峴 如迎日,供帳 閶門 憶去時。”
“懷甎”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北魏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秦太上君寺》。文中記載,青州刺史李延寔初到任時,百姓“懷甎叩首”以表歡迎;但當他離任時,百姓卻“以甎擊之”,用以諷刺民心易變,如同翻掌般迅速。
本義與引申義
文學引用
宋代王安石在《公闢枉道見過獲聞新詩因叙歎仰》中曾用“懷甎大峴如迎日”一句,借典故表達對人情冷暖的感慨。
字形異體
文獻中“甎”亦作“塼”,二者為異體字關系,均指磚塊。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批判或諷喻含義。
懷甎(huái yǎn)是一個古老而并不常見的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心(xīn)和甘(gān)。心部表示與心理、情感相關的含義,而甘部代表溫暖、甜美等感覺。懷甎的總筆畫數為16畫。
懷甎的來源并不确切,但可以從其字義中推測出一些相關的意思。懷可以指懷念、思念,表達一種對過去的美好回憶,并伴隨着某種情感的溫暖。甎可以指瓦礫、瓦片,象征着建築的基礎和結構。因此,懷甎可能古代用于形容某種建築物或場所令人懷念和感到甜美的特質。
在繁體字中,懷甎的寫法為懷甎,除了字形的略微差異外,其含義并無太大差異。繁體字在台灣及香港地區仍廣泛使用。
古代漢字的寫法多種多樣,懷甎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相似。在古代寫法中,懷的旁邊一般還會加上心部的偏旁,以強調與情感相關的含義。甎的寫法則較為簡化,字形更加樸素。
以下是幾個懷甎的例句:
1. 懷甎家鄉的美景,我整夜難以入眠。
2. 兒童時期的懷甎,讓我終身難忘。
3. 這座古老的廟宇散發出濃厚的懷甎氛圍。
懷甎的組詞相對較少,但可以與一些形容詞和名詞進行搭配,例如:
1. 懷甎情感(帶有懷念和甜蜜情感的感覺)
2. 懷甎回憶(懷念的回憶)
3. 懷甎場所(令人感到懷念和甜美的地方)
近義詞和反義詞:
懷甎的近義詞包括:懷舊、懷念、溫馨等詞彙,它們都有着與懷甎相似的情感内涵。反義詞則相對難以界定,在沒有具體語境的情況下,可以與無情、寒冷等詞語進行對比。
懷甎這個古老而優雅的詞彙,凝聚着人們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向往和懷念之情,同時又帶有一定的溫暖與甜蜜。它在現代漢語中雖然不常見,但在文學作品或古文中,仍然有着一定的出現頻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