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的仙草名。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卷三:“臣遊北極,至 種火之山 ……有明莖草,夜如金燈,折枝為炬,照見鬼物之形。仙人 甯封 常服此草,於夜暝時,轉見腹光通外。亦名洞冥草,帝令剉此草為泥,以塗雲明之館,夜坐此館,不加燈燭。亦名照魅草,以藉足,履水不沉。”
“明莖草”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詞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明莖草是傳說中的仙草名,最早見于漢代郭憲的《洞冥記》。其名稱中的“明”指光明,“莖”指植物的主幹,“草”則強調其草本屬性,整體寓意與光明、靈異特性相關。
該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象征神秘力量或超凡特性。需注意,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誤釋為“品德高尚”的成語,實為混淆了詞源,應以古籍記載的仙草解釋為準。
若需進一步探究其神話背景,可查閱《洞冥記》原文或相關神話研究文獻。
《明莖草》是一個漢字詞語,詞義是指植物莖幹清晰明亮、豐滿的樣子。
《明莖草》的部首拆分為“⺻”(艸部),代表植物。其筆畫為12畫。
《明莖草》是現代漢字創新詞語,來源于對植物莖幹質地的描述。沒有繁體字形式。
《明莖草》作為現代創新詞語,沒有古時候漢字寫法。
1. 這棵新長出的樹苗有着明莖草的特征,非常健康。
2. 這幅畫中繪制的植物明莖草如翠綠的珍珠,十分生動。
1. 明亮:形容光線明亮的意思。
2. 莖幹:指植物的莖幹。
3. 草本:草木類植物的意思。
明茂:形容植物的莖幹長勢旺盛,粗壯茂盛。
暗蔽:與“明莖草”相對,形容植物的莖幹不明亮、不清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