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毫箋的意思、毫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毫箋的解釋

毛筆和精美的紙張。借指詩文著作。 陶曾佑 《中國文學之概觀》:“ 黃陶菴 之深於譬證, 唐荊川 之熟於歷史, 歸震川 之原於《六經》,洵令毫箋生色。”參見“ 毫素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毫箋”是由“毫”與“箋”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兩個語素的本義及引申義展開分析:

一、語素解析

  1. 毫:《說文解字》釋為“長銳毛也”,本指動物細長的毛,引申為毛筆筆頭(如“揮毫”),後衍生出極細微的計量單位(如“毫厘”)。在書寫語境中,“毫”常代指書寫工具或文字創作,如《文心雕龍》載“秉毫而食墨”即強調運筆技巧。
  2. 箋:原指古代用于題詠的精緻小竹片,《廣雅》注“箋,表也”,後特指詩文信劄用紙(如“薛濤箋”),亦含注釋文獻的功能(如“鄭玄箋注”)。

二、複合詞釋義 “毫箋”作為合成詞,常見于古典文獻,主要包含三層含義:

  1. 書寫載體:指代毛筆與紙張的組合,如宋代《文房四譜》載“鋪毫箋以染翰”,描述文人提筆書寫的物質條件。
  2. 創作過程:象征詩文寫作行為,明代《弇州四部稿》有“展毫箋而屬思”之句,突顯執筆構思的動态過程。
  3. 情感寄托:在書信語境中承載特殊情誼,清代《香奁集》序言“馳毫箋以達愫”,體現以筆墨傳遞心意的文化意象。

該詞現多用于文學研究及書法藝術領域,相關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第9冊第128頁的詞條考釋。

網絡擴展解釋

“毫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字面解釋

2.比喻義

3.相關延伸

4.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及文學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阿育王敗禦襃厲庰廁壁塢稱材澄靜誠樸春花秋月道不得倒載幹戈鬥棋方槽放二四蛗螽龜貨桂秋固倫畫毂忽怠呼拉圈賈惠绛節驕獰矯枉夾鐘金庭春給事黃門侍郎積衆狷介開利除害理療陵空昧谷幪幪魔爪撓抗拍竿畔逆噴紅茜裙啟明求匄圈留劬苦戎馬說項束之高屋松柏之客檀口陶衛圖闆線绉笑嘻嘻匣上遐域邪不伐正洩機邪見幢謝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