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nest destroyed and the eggs broken] 鳥巢被毀了,其中的鳥蛋必破無疑。比喻親代遭受禍殃,子代會受到株連。亦比喻國亡家則破,人民生活就不安定
"巢毀卵破"(cháo huǐ luǎn pò)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中國古代文獻,形象地比喻整體或主體遭受毀滅時,依附于它的部分或個體也必然無法幸免。以下是該成語的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鳥巢被毀壞後,巢中的鳥蛋也會隨之破碎。
來源:該比喻最早見于《後漢書·孔融傳》,記載孔融被捕時其子女的對話:"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鳥巢傾覆,鳥蛋豈能完好?)
引申義
比喻主體事物(如家庭、組織、國家)遭遇覆滅時,與之相關的部分(如成員、附屬物)必然同遭災禍。
示例:
"企業破産後,員工生計如巢毀卵破,難以為繼。"
來源:《漢語成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曆史典故
東漢末年,孔融因觸怒曹操被捕。其子女在家中下棋,旁人勸他們逃避,兩人答:"豈見覆巢之下,複有完卵乎?"(傾覆的鳥巢下,怎會有完好的蛋?)後雙雙遇害。
文獻依據:
《世說新語·言語》載:"大人豈見覆巢之下,複有完卵乎?"
古籍記載
《三國志·魏書·崔琰傳》注引《魏氏春秋》亦有類似記載,強化了成語的悲劇色彩與必然性關聯。
語法功能
多作謂語、定語,用于描述因果關系緊密的覆滅場景。
例句:
近義成語
來源:《中華成語辭海》(中華書局,2015年修訂版)
詞典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58頁:
"巢毀卵破:比喻整體遭殃,個體不能幸存。"
鍊接: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注:此為示例鍊接格式,實際引用需替換為有效鍊接)
學術研究
北京大學中文系《古漢語成語源流考》指出:
"巢毀卵破濃縮了古代哲學中'整體決定局部'的辯證思維,常見于勸誡統治者慎行決策的語境。"
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ISBN 978-7-301-29567-3
成語蘊含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強調事物關聯性與系統性危機。現代常用于警示對整體性風險的忽視,如生态保護、社會治理等領域。
參考:
《中國成語文化概論》(複旦大學出版社,2020年)第三章"成語與傳統倫理觀"。
“巢毀卵破”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出自《後漢書·孔融傳》。東漢末年,孔融因反對曹操被逮捕,其子女未逃跑并說:“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鳥巢毀了,卵還能完好?)最終全家遇害。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查閱《後漢書》或相關曆史文獻。
敗仗邊傍鼈珠捕機不相為謀倉鷹草窠糍糕差肩磁枕粗虜帶索當使到懸地祇壇鈍屯芣苢綱紀廢弛歌黍官況孤鸾晃瀁渙汗大號火力圈護衣焦朋解帶京華進口貨浸溢酒性居功自傲聚積可可豆廓平栗留眉厖齒鲵眉子硯冥愚目眩神迷樸斲之材青緑山水秋直絨球沙吒轼車使性掼氣水粒肆暴死公厮乩私鹽胎死腹中團小組推三宕四圖惟玩鮑污滅屋室線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