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棹,劃船工具。一說 吳 之棹。吳榜即船棹。
(2).指船。 吳 為地名,借指南方。 晉 張載 《榷論》:“ 吳 榜 越 船,不能無水而浮。” 宋 梅堯臣 《明州推官鄭先輩》詩:“隨潮 吳 榜駛,轉浦 楚 山微。” 清 趙翼 《苦雨》詩:“空拟乘 吳 榜,誰能挽 魯 戈?”
“吳榜”是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劃船工具
指大槳或船棹(船槳),特指吳地(今江浙一帶)的船槳。該釋義源于古代吳越地區水運發達,船具制作工藝突出,故以“吳”代指優質船具。
代指船隻
因“吳”為南方地名,引申為南方水域的船。例如晉代張載《榷論》中“吳榜越船,不能無水而浮”,即以“吳榜”指代船隻。
建議需要深入考證時,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文獻(如《榷論》)的原始記載。
吳榜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吳”和“榜”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吳國的榜文”或“吳地的榜單”。吳國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國家,榜文指懸挂在公共場所的公告文字,榜單則指具體的内容列表。
吳榜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吳”字的部首是“口”,筆畫為4畫;“榜”字的部首是“木”,筆畫為12畫。
吳榜一詞來源于古代吳地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就有制作榜文、懸挂榜單的習俗。這些榜文或榜單可以發布國家的法令、政策、人事安排等信息,也可以用來記錄各種經濟指标或社會統計數據。
在繁體中文中,吳榜的字形與簡體中文基本保持一緻,隻是在書寫時加入了一些曲線和筆畫的修飾,使其更顯書法的藝術美感。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吳”字在古代有兩種寫法,一種是直接以“吳”為字頭,另一種是以“口”字頭,整體形狀更加方正。而“榜”字則與現代書寫基本一緻。
以下是一些有關吳榜的例句:
1. 這份吳榜上列出了最新的人事安排。
2. 鎮上的吳榜上公布了本月的經濟數據。
與吳榜相關的組詞有:榜文、榜單、榜樣、榜首等。
吳榜的近義詞包括:吳地榜、吳國榜、吳州榜。
吳榜的反義詞為:漢榜(指屬于漢地的榜文或榜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