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切辭的意思、切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切辭的解釋

懇切的言詞。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若夫體亮行高,神清量遠,不諂笑以取悅,不曲言以負心……進則切辭正論,攻過箴闕,退則端誠杜私,知無不為者,謂之闇騃徒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切辭”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切辭”指懇切的言辭,強調言語真摯、直指核心,常用于表達批評、建議或觀點時,既包含情感上的懇切,也可能帶有邏輯上的精準犀利。

文獻出處

  1. 《抱樸子·漢過》(晉代葛洪):
    “進則切辭正論,攻過箴闕”,形容直言勸谏、糾正過失的懇切言辭。
  2. 古代詩詞:
    宋代鄭思肖《題拙作後》提到“我有詩一編,率皆懇切辭”,明代鄧雅的詩中也有“懇切辭簪纓”的表述。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文獻或擴展使用案例,可參考《史記·淮陰侯列傳》及相關古籍(部分來源未明确标注具體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切辭

切辭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刀(刂)和辭(辛)。刀是指刀具,辭指言辭、詞語。這個詞有着豐富的含義和用法。

來源

切辭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在古代,切辭的寫法稍有不同,而今天我們使用的是簡化字“切辭”的寫法,是在簡化字改革之後确定下來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切辭的部首是刀(刂)和辭(辛),刀在左邊,辭在右邊。切辭的總筆畫數為6,刀部有2畫,辭部有4畫。

繁體

在繁體字中,切辭的寫法為「切辭」,并且筆畫稍有差異,刀部有3畫,辭部有5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切辭的古代寫法是「剴詞」,其中「剴」是表示切割的刀具,「詞」表示言辭、詞語。

例句

1. 這篇文章的切辭準确,表達了作者的觀點。

2. 你要注意切辭,不要使用不當的措辭引起誤解。

組詞

切身、刀刃、辭章、辭職、切割等。

近義詞

措辭、用詞、措詞、辭令、辭章等。

反義詞

誤辭、差辭、飾辭、泛辭、概辭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