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切辭的意思、切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切辭的解釋

懇切的言詞。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若夫體亮行高,神清量遠,不諂笑以取悅,不曲言以負心……進則切辭正論,攻過箴闕,退則端誠杜私,知無不為者,謂之闇騃徒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切辭"是古代漢語中具有特殊表達功能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切"字本義為用刀分割物體,引申為貼近、密合之意。《說文解字》釋:"切,刌也"(來源:《說文解字》刀部)。與"辭"組合後,"切辭"特指語言表達中精準貼切的措辭,尤指符合實際情境的懇切文辭。《漢語大詞典》将其注解為"懇切嚴正的文辭"(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冊第1093頁)。

二、語源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體系,王充《論衡·問孔》載:"臯陶陳道帝舜之前,淺略未極。禹問難之,淺言複深,略指複分。蓋起問難此說,激而深切,觸而著明也。"(來源:《論衡校釋》卷九)此處的"深切"已蘊含切辭的核心特征,即通過嚴密邏輯增強表達力度。

三、應用特征

  1. 政論領域:如唐代魏徵谏疏"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體現切辭"據實而論、直指要害"的特質
  2. 文學批評:劉勰《文心雕龍·論說》強調"義貴圓通,辭忌枝碎",揭示切辭需達到"事核理舉"的标準(來源:《文心雕龍注》卷四)

四、近義辨析 相較于"懇辭"側重情感維度,"切辭"更強調邏輯嚴密性;與"直言"相比,前者注重語言形式與内容的精準契合。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指出:"凡物分析者,皆得謂之切",此解可延伸至語言層面的剖析特性(來源:《說文解字注》刀部)。

網絡擴展解釋

“切辭”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切辭”指懇切的言辭,強調言語真摯、直指核心,常用于表達批評、建議或觀點時,既包含情感上的懇切,也可能帶有邏輯上的精準犀利。

文獻出處

  1. 《抱樸子·漢過》(晉代葛洪):
    “進則切辭正論,攻過箴闕”,形容直言勸谏、糾正過失的懇切言辭。
  2. 古代詩詞:
    宋代鄭思肖《題拙作後》提到“我有詩一編,率皆懇切辭”,明代鄧雅的詩中也有“懇切辭簪纓”的表述。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文獻或擴展使用案例,可參考《史記·淮陰侯列傳》及相關古籍(部分來源未明确标注具體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奧區白蛇報告徧賒逼降比例尺博得帛書不臻慚恨摻鼓刬刷吃着不盡串鈴怵怵大陸漂移說禱禳朵兒堕羅鉢底沸滭諷喻風雨時若公槐鼓吻尖團音記乘罽茵軍界鋸牙鈎爪寬忍蘭桡卵翼爐篆耄皤明角盤坫瓶缽疲役乾隆侵奪輕吉利耆碩虬虎七嘴八張雀環人力沈哀生猛剩索奢忲收引太狂生陶心體要托盤天平文世霞朝閑代鄉兄心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