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惟利是圖 ”。
“惟利是求”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éi lì shì qiú,其核心含義是“一心追求利益,不顧及其他事物”,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總結來看,這一成語通過曆史文獻的沿用,至今仍用于批判功利至上的行為模式。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惟利是求》的意思是指一個人或一個團體隻追求個人或團體的利益,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考慮。
《惟利是求》的拆分部首是“心”和“貝”,其中“心”為首部,“貝”為末部。
《惟利是求》的總筆畫數為15畫。
《惟利是求》起源于中國古代,常常用來形容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他人的境地。這個成語的本義指追求個人利益而不計較其他事物的結果。
《惟利是求》的繁體字為「惟利是求」。
在古代,「惟利是求」的寫法基本上與現代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1. 他一直以來的做事風格都是惟利是求的,很少考慮到其他人的感受。
2. 老闆的惟利是求讓他的員工感到很失望,導緻公司内部氛圍緊張。
1. 惟恐:害怕、擔心。
2. 取利:獲得利益。
3. 利益:對個人或團體有利的事物。
4. 求全責備:挑剔,一味追求完美而責備他人。
5. 計較:過分注重利益的大小。
1. 毫無顧忌:沒有任何考慮和猶豫。
2. 不擇手段: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包括不擇方法、不擇條件。
3. 一門心思:全心全意、專心緻志。
1. 心懷大義: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還能兼顧公共利益。
2. 無私奉獻:不謀求個人利益,隻為了幫助他人或做一件事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