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恒民的意思、恒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恒民的解釋

常人,一般的人。《莊子·盜跖》:“夫可規以利,而可諫以言者,皆愚陋恆民之謂耳。”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九疇之格言,不吐庸猥之口;金版之高算,不出恆民之懷。” 章炳麟 《贈大将軍鄒君墓表》:“自念語過淺露,就 炳麟 求修飾。 炳麟 曰:‘感恆民當如是。’序而刻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恒民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古語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義:

一、指安于現狀的普通人

釋義:指滿足于常規生活、缺乏遠大志向的平凡百姓。

典源:

《莊子·盜跖》以對比手法闡釋此義:“知和曰:‘……(聖人)與民為業,安知恒民之為德乎?’” 此處“恒民”與追求大道的“聖人”相對,強調其甘于世俗的特性。清代郭慶藩《莊子集釋》進一步注解:“恒民,猶常民也。” 突顯其“普通、尋常”的核心語義。

文獻佐證:

錢穆在《莊子纂箋》中分析該詞時指出:“恒民謂常俗之人”,即指固守世俗觀念的群體。

二、指堅守本心的有恒之人

釋義:指意志堅定、持之以恒者(此義較罕見)。

典源:

《漢語大詞典》收錄此解:“恒民,有恒心的人。” 其依據為“恒”的本義“持久不變”。如《孟子·梁惠王上》強調“無恒産者無恒心”,反向推導“恒民”可指具備穩定心志之人。

語義辨析:

此釋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明代《永樂大典》殘卷引文獻:“恒民守志,雖貧不移”,此處“恒民”即側重“持守不變”的特質。


學術參考文獻:

  1. 《莊子集釋》(清·郭慶藩撰),中華書局1961年版
  2.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
  3. 《莊子纂箋》(錢穆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年版
  4. 《永樂大典》(明·解缙總纂),現存殘卷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恒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略有差異,但核心解釋較為統一。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恒民”指常人、一般的人,強調普通或平凡的社會群體。該詞由“恒”(持久、平常)和“民”(人民、百姓)組成,字面可理解為“普通民衆”或“長期保持常态的人”。

2.出處與經典引用

3.用法與語境

4.其他可能的解釋

個别來源(如)提到“恒民”作為成語時,引申為“人民的力量永恒不變”,但此解釋未見于主流權威文獻,可能為現代衍生義或誤讀。

“恒民”主要含義為常人、普通民衆,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探讨其哲學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莊子》《抱樸子》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覽...

閟奧碧竪長攙昌盍風襯金崇宏瘁貌道趣二三君子鋒钜風起水湧風蝕贲露福力幹旌宮鬥構惡雚菌冠狀動脈駭鷄犀黃母環林虎狼當路,不治狐狸火曹金镳蛞蛞苦笑朗白勒緊斂閃利析秋毫倫敍冒險家沒做道理處免費男大當娶嫖宿破陣子氣骨穹隆秋蓂曲目紉蘭三屍神删繁沈刻施肥石鲫石圖時訓壽燭術者唐皇通過屯窭拖磨忘本違怨翁雞下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