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esolate open ground]∶荒蕪的空地
(2) [ruins]∶廢墟
(1).猶荒蕪。 漢 揚雄 《宗正卿箴》:“宗廟荒墟,魂靈靡附。” 宋 葉適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塢狀》:“自虜寇驚騷, 淮 人奔迸南渡,生理破壞,田舍荒墟,十郡蕭然,無復保聚。”
(2).廢墟。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四:“試攜子姪輩,披榛步荒墟。” 宋 曾鞏 《彭城道中》詩:“ 楚 漢 舊歌流俚耳, 韓 彭 遺壁冠荒墟。”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三折:“昨日個深居華屋,今日個流竄荒墟。”
“荒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近現代用法
可指代被遺棄的村落、建築或自然形成的荒涼空地,如“流竄荒墟”(元代王實甫《麗春堂》)。
部分資料将其擴展為“荒蕪的空地”或“因災難、戰争形成的廢墟”,常見于文學作品中渲染蒼涼氛圍。
“荒墟”兼具自然與人文雙重意象,既可描述土地荒廢的自然狀态,也可隱喻文明消逝的滄桑感。其用法在古典詩詞和現代語境中均有體現,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荒墟》指的是廢棄或荒廢的建築物或地區,即沒有人居住或死氣沉沉的地方。
《荒墟》的部首拆分為草 + 土,其中“草”是第140個部首,“土”是第32個部首。
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4畫。
《荒墟》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它的本義是指被草木覆蓋的廢墟或凋零的古迹。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荒墟」,與簡體字的寫法相同。
在古代,「荒墟」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荒墟」古時候也可以寫作「荒廢」、「荒圃」等。
1. 這片荒墟曾經是一座繁華的城市。
2. 在荒墟中,我感受到了歲月的無情。
3. 他們決定修複這座荒墟,讓它重新煥發生機。
荒廢、廢墟、荒蕪、廢棄、破敗、凋零
廢棄、廢墟、殘垣斷壁
繁華、興盛、繁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