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績。 宋 王安石 《國子監直講商傳可光祿寺丞制》:“有司稽任,當以勞遷。”
“稽任”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合成詞,主要用于描述官員考核制度。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稽任指古代官員選拔和晉升時的考績制度,即通過嚴格審核官員的政績來決定其職務變動。核心在于“稽”(考核)與“任”(職務)的結合,強調以實際工作成效作為升遷依據。
詞源與用法
制度背景
稽任制度體現了古代中國官僚體系中對官員績效的重視。考核内容包括政績、德行、資曆等,通過多層級審查确保官員能力與職位匹配。
現代關聯
雖然該詞已不常用,但其核心理念與當代績效考核制度有相似性,強調以實際成果作為晉升或獎懲依據。
稽任是古代官員考核制度的專稱,強調通過系統化、标準化的審查來評估官員政績,其曆史背景和運作方式在宋代文獻中有明确記載。
稽任(jī rè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審查、考核、評價工作的執行情況和結果。
稽任的拆分部首是禾(hé)和任(rèn),總共有9個筆畫。
稽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荀子·稽神篇》。在繁體字中,稽任的寫法相同,隻是繁體字的結構更加複雜。
在古時候,稽任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不過,現代中文所使用的稽任字形基本上與古時相符,并沒有太大變化。
1. 我将稽任你的工作,看你是否完成得符合要求。
2. 領導會稽任每個部門的工作,以确保工作順利進行。
3. 請你稽任這個項目的進展情況,盡快提供報告。
稽查(jī chá):查看、檢查工作是否按照相關規定執行。
任職(rèn zhí):擔任某個職位,負責履行相應的職責。
稽核(jī hé):審核、審計,對財務狀況和財務報表進行核實。
考核、評估、審查
放任、聽之任之、不加幹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