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畏而有礼节。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臣闻帝王之於亲戚,爱之虽隆,必示之以威礼;宠之虽贵,必示之以法度。”
“威礼”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该词指「敬畏而有礼节」,强调在保持威严的同时遵循礼仪规范()。这一概念常见于古代君臣关系或权威场合,体现权力与礼制的平衡。
二、历史出处 最早见于晋代史学家袁宏的《后汉纪·桓帝纪下》:「臣闻帝王之於亲戚,爱之虽隆,必示之以威礼;宠之虽贵,必示之以法度。」()此处强调统治者对亲属既要施恩,又需通过威严与礼法维持统治秩序。
三、字义拆分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政治伦理语境,现代多出现在历史文献研究或特定礼仪场景中。其核心价值在于平衡权威与礼制,既不同于单纯的威慑,也区别于无原则的谦恭。
如需了解该词在具体古籍中的引申用法,可查阅《后汉纪》相关研究文献。
威礼是一个复合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女(nv)和礻(shi),分别表示“女性”和“祭祀”。女表示人物性别,礻为“示意、礼节”的意思。
威礼的笔画分别是6画和4画,总共有10画。女有3画,礻有7画。
威礼一词来源于儒家经典《论语》中的“礼”和“威”的合称。儒家强调礼仪与权威的统一,认为只有在礼仪的规范下,威严才能得到体现。因此,“威礼”成为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理念。
在繁体字中,威礼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的写法中,威和礼的部首有所不同。威的部首为力,礼的部首为示。所以古代写法中的威礼分别为:危和示。
以下是对威礼的使用例句:
与威礼相关的组词有:威风、威严、礼节、礼貌等。
与威礼近义词有:威武、严峻、庄重等。
与威礼反义词有:谦和、随便、放任等。
矮小精悍傲虐邦本贝帙边式碧简碧湛湛薄明仓廪吃素酬志传观淳雅倒持泰阿对圆烦务风里杨花伏羲高寄高亚跟究官长鬼蜮黑木耳黑猩猩鸿古肩比剪灯交绮金龟举措剧恶枯龟立地金刚糲饭榴莲没精打采没头鬼纳头便拜内食盘馔破觚斲雕器备苣荬菜戎陈篛笠三闾大夫三卿韶龄声威水镖条缨提控趧鞻玩敌微禽无成子笑端霄路叶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