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未名社的意思、未名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未名社的解釋

二十年代文學團體名。1925年成立于 北京 ,因主辦《未名叢刊》、《未名》半月刊,故稱。初由 魯迅 創始,後得其大力支持。主要成員有 韋素園 、 李霁野 、 曹靖華 等。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曹靖華譯<蘇聯作家七人集>序》:“未名社一向設在 北京 ,也是一個實地勞作,不尚叫嚣的小團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未名社是20世紀20年代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重要的文學社團之一,1925年8月成立于北京。其名稱源自“還未想定名目”的謙遜态度,亦暗含探索文學道路的深意。該社由魯迅發起,核心成員包括韋素園、台靜農、李霁野、曹靖華等青年作家,以翻譯介紹外國進步文學作品為主要活動方向,尤以俄國與東歐現實主義文學為重點,對中國新文學運動産生深遠影響。

在學術貢獻方面,未名社系統譯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裡等作家的作品,并創辦《未名》半月刊與《未名叢刊》叢書。據《中國現代翻譯文學史》記載,其譯作“開創了蘇俄文學譯介的新範式”,其中曹靖華翻譯的《鐵流》被譽為“左翼文學譯介的裡程碑”。社團還培養出多位重要作家,如台靜農的短篇小說集《地之子》被魯迅評為“将鄉間的生死,泥土的氣息,移在紙上”的現實主義佳作。

該社于1931年因社會環境壓迫解散,但其文學實踐深刻影響了左翼文學發展。現代文學研究顯示,未名社成員“架起了中西文學對話的橋梁”,其翻譯理念強調“信達雅兼備,注重思想傳播”,這一原則成為後世文學翻譯的重要參照标準。

網絡擴展解釋

未名社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社團,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名稱由來 未名社是1925年8月由魯迅在北京發起的文學團體,名稱源于其主辦的《未名叢刊》和《未名》半月刊。“未名”意為“還未想定名目”,體現了初創時期的探索性質。

2. 成立背景與成員

3. 主要活動與貢獻

4. 社團特點 以“實地勞作,不尚叫嚣”為宗旨,注重實踐而非口號,強調文學對社會變革的推動作用。其翻譯與創作活動促進了進步思想的傳播,并影響了霍邱作家群等後續文學力量。

注:未名社于1932年停止活動,但作為魯迅扶持的社團,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菴舍擺對本初子午線變顔标撥草坂乘理俦亞床衽純熙叢顇搓澡杕栗滴淋兒男耳食風姿傅君凫舄負責制耕墾隔聲國伐果糖海學寒豆寒山滑馬灰殒豁悟靜厚稽實酒人保急卒磕頭燒香躏蹙籠阿旅擯馬院民脂能刑盤計椪柑平衢撲奔芊麗寝伏讓客少壘瘦瘁朔蓬探夥突黎屯官尉勞誤書相促相桚校官曉行夜宿瑕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