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屯官的意思、屯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屯官的解釋

掌管屯田事務的官。《新唐書·百官志一》:“二十曰耕耨以時,收獲成課,為屯官之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屯官是中國古代職官體系中與屯田事務相關的管理職位。從漢語詞源角度解析,“屯”字本義為聚集、儲存,《說文解字》釋作“難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難”,後引申為駐軍墾殖的軍事組織形态。作為複合詞,“屯官”特指掌管屯田事務的官員,其職能在曆代典籍中有明确記載。

在漢代軍事制度中,屯官負責統領戍邊軍隊開展農墾,《漢書·食貨志》記載“徙民實邊,使屯戍之事兼耕桑之業”,這種軍屯制度中的管理者即被稱作屯官。唐代進一步完善屯田管理體系,《唐六典》載尚書省工部下設屯田郎中,“掌天下屯田之政令”,地方屯官需定期向中央彙報糧食收儲情況。

宋元時期屯官職能發生演變,除管理軍屯外還涉及民屯事務。元代《經世大典》記載“立屯田萬戶府,秩從三品,掌屯種之事”,此時屯官已形成獨立的地方行政系統。明清兩代延續屯官建置,《明史·職官志》特别注明邊鎮衛所中“每衛設屯田官一員,專督屯種”,其官秩與地方知縣相當。

該官職設置體現了中國古代“寓兵于農”的治理智慧,在保障軍隊糧饷供給、開發邊疆地區等方面具有重要曆史作用。曆代典章制度文獻中關于屯官的詳細記載,為研究中國古代軍事制度與農業經濟提供了珍貴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

屯官是中國古代掌管屯田事務的官職,其具體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一、基本定義

屯官是古代負責管理屯田的官員,主要職責包括組織農耕、監督收成及賦稅征收等。該官職在唐代文獻中明确記載,例如《新唐書·百官志一》提到“耕耨以時,收獲成課,為屯官之最”,表明其考核标準與農業管理成效直接相關。

二、職責與曆史背景

  1. 屯田制度:屯田制起源于漢代,唐代延續并完善,通過軍隊或平民墾荒實現糧食自給自足。屯官需統籌土地分配、農時安排及賦稅核算。
  2. 行政職能:除農業生産外,屯官還需處理戶籍登記、糾紛調解等事務,部分情況下兼具軍事管理職責(如邊境屯田)。

三、現代研究中的評價

學者認為,屯官制度體現了古代“以農為本”的政策導向,其考核标準(如“收穫成課”)反映了國家對農業生産效率的重視。此外,這一官職的設置對邊疆開發和經濟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四、延伸知識

“屯”字在古漢語中兼具“聚集”(如屯糧)和“駐紮”(如屯兵)之意,與屯官的職能相呼應。類似官職在不同朝代名稱略有差異,如宋代稱“營田使”。

别人正在浏覽...

暗箱鞭镫彼記兵具兵拏禍結癡倒遲疑不斷彈包發猛凡爾丁梵容鳳陽門棼雜洑流負圖給節鈎缗紅燈罩圜冠葷菜建安七子郊蔔驕節架屋疊床擊博冀南币紀庸涓毫考迹科責曠日長久琅琊台練衲柳桂劉賈鸾孤旅客謾他明來暗往明密曩體南條旁合沛徂毗鄰潑娼根普覆淺誕清香秋闱奇遇趨時肉糜韶警世典通舟頭妻武打兀地奴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