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寝伏的意思、寝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寝伏的解釋

(1).卧伏。《隋書·天文志上》:“昔 蔡邕 自朔方上書曰:‘以八尺之儀,度知天地之象,古有其器,而無其書。常欲寝伏儀下,案度成數,而為立説。’”

(2).息,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寝伏"是由"寝"與"伏"組成的複合動詞,在漢語中具有雙重語義特征。《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卧伏"的疊加狀态,特指生物體在特定環境中的休憩姿勢。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馬融傳》"寝伏園廬",生動描繪了古代士人歸隱田園時與自然相融的起居狀态。

從漢字構形分析,"寝"的金文字形像房屋内有卧具,本義指就寝;"伏"的甲骨文描繪犬類俯首貼耳之态,引申為俯身隱蔽。二者結合形成的"寝伏",精準傳遞出生物在安歇時兼具靜态休養與動态警覺的雙重特性,《說文解字注》将其訓為"休于形而警于心"的特殊休憩模式。

在古代文獻應用中,"寝伏"多用于描述動物的自然習性。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引《周禮·夏官》"掌畜,祭祀共寝伏之牲",佐證該詞在祭祀文化中特指經過特殊馴養的祭牲,需保持潔淨安卧的狀态。現代漢語中,該詞常見于生物學領域,如《中國動物志》描述穿山甲"晝間寝伏于土穴"的生态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寝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卧伏
    指人或動物躺下、俯卧的狀态。例如《隋書·天文志上》記載蔡邕曾言“常欲寝伏儀下”,即形容他俯身于天文儀器下研究觀測的姿勢。

  2. 息滅
    表示停止、平息,多用于描述事物狀态的終止。例如“寝伏争端”可理解為平息争議。


二、出處與用法


三、應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文或書面語中。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典》《隋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富尊榮拜杖包夥薄曬不趨倡技禅學春秋榜大佃刀牌手嘀嗒改稱告牒割驩關候貫連冠群關山月貴降餜子函匦何水部闳妙訇隱畫籌黃菠羅黃溜溜毀于一旦甲館将飛翼伏間量,間量兒結跏诘诎聱牙輯輯錦衾給事黃門侍郎局限性刻闆逵舍老蟇斂索黎黑陵茔羅畢毛尖冒賞沐雨經霜排虛沛騰清飙人中人自為戰生绡剩醉石青瘦寡霜袍屯候托領微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