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tect] 保護守衛
(1).捍衛保護。《東觀漢記·和帝紀》:“單于乞降,賜玉具劍,羽蓋車一駟,中郎将持節衛護焉。”《宣和遺事》前集:“若果應數,須是助行忠義,衛護國家。”《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卻有 汪孚 衛護,地方上誰敢道個不字。”
(2).偏袒。《說唐》第五七回:“如今 世民 這般衛護他,實係蓄心不善,故此收羅這些亡命之徒,日後定然擾亂江山。”《天雨花》第三回:“此身既是屬了你,并無衛護半毫分。” 張篁溪 《蘇報案實錄》:“工部局與西報何以反對将此案移交 滿清 政府者,絶非衛護蘇報案中諸子,亦絶非主持公理,實則為各帝國主義國家之治外法權也。”
“衛護”是一個漢語動詞,讀作wèi hù(注音:ㄨㄟˋ ㄏㄨˋ),其核心含義為保護、守衛,常見于書面語境。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出處或例句,可參考《宣和遺事》《說唐》等文獻(來源:)。
衛護(wèi hù)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保護、守衛。它包含了“衛”和“護”兩個字,通過合并兩個字的意義,表示保衛和保護的行為。
衛護的拆分部首為卩和手,衛護的拼音分别為wèi和hù。
衛護的筆畫數量為16畫,其中“衛”的部分有6畫,“護”的部分有10畫。
衛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們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在繁體字中,衛和護的寫法與簡體字相比并沒有太大的差别。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衛護的形狀略有不同。例如,在金文中,“衛”字通常是由兩個“亻”字(人的旁邊部首)組成,而“護”字則由“戶”和一把手臂的形狀組合而成。
以下是一些使用衛護的例句:
1. 他們都是衛國護民的好戰士。
2. 醫生要衛護自己免受傳染。
3. 她母親衛護着她,使她遠離危險。
4. 這個組織緻力于衛護自然環境。
一些由衛護組成的常見詞語有:
1. 衛士(wèi shì):守衛和保護的士兵。
2. 護照(hù zhào):作為護照證明身份的文件,用以保護公民的權益。
3. 保衛(bǎo wèi):保護、捍衛。
4. 衛星(wèi xīng):繞行地球、月球或其他行星,進行通信、導航、監測等功能的人造衛體。
衛護的近義詞是保衛、保護、守護等,它們都表示保護和守衛的意思。
衛護的反義詞可以是攻擊、侵略等,它們表示敵對行為或不考慮保護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