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tect] 保护守卫
(1).捍卫保护。《东观汉记·和帝纪》:“单于乞降,赐玉具剑,羽盖车一駟,中郎将持节卫护焉。”《宣和遗事》前集:“若果应数,须是助行忠义,卫护国家。”《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却有 汪孚 卫护,地方上谁敢道个不字。”
(2).偏袒。《说唐》第五七回:“如今 世民 这般卫护他,实係蓄心不善,故此收罗这些亡命之徒,日后定然扰乱江山。”《天雨花》第三回:“此身既是属了你,并无卫护半毫分。” 张篁溪 《苏报案实录》:“工部局与西报何以反对将此案移交 满清 政府者,絶非卫护苏报案中诸子,亦絶非主持公理,实则为各帝国主义国家之治外法权也。”
“卫护”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动词,其核心含义指“保卫、保护”,强调通过行动或措施对特定对象进行防御性照料。《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保卫并看护”,包含两个层面的动作:一是抵御外部威胁的“卫”,二是维持内部稳定的“护”。
从词源结构看,“卫”最初指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如《周礼》中的“五卫”制度),后引申为守卫行为;“护”则源自对弱势群体的照料,如《说文解字》释为“救视也”。二字组合后,既保留军事防御的刚性保护,又融入人文关怀的柔性特质。
该词的现代用法具有三个显著特征:①适用对象包括具体人物(如“卫护伤员”)、抽象事物(如“卫护尊严”);②常与责任主体搭配使用(如“医护人员卫护病患”“军队卫护边疆”);③在语体色彩上属于中性偏褒义词汇,《汉语大词典》特别标注其“多用于书面语及正式场合”。近义词辨析方面,“保卫”侧重集体防卫,“保护”强调日常照料,而“卫护”则兼具防御性与持续性的双重语义特征。
“卫护”是一个汉语动词,读作wèi hù(注音:ㄨㄟˋ ㄏㄨˋ),其核心含义为保护、守卫,常见于书面语境。以下是详细解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出处或例句,可参考《宣和遗事》《说唐》等文献(来源:)。
安素扳折雹神跋躠补角冲妙触手翠筱殂陨大尽道定登登笃笃吊线叠意番菜馆分子生物学附火高枕勿忧割据称雄耕植寡嫠孤悬客寄鹖旦交臂架言寄予距黍科役蜫蠕类新星雷蛰联袂沥恳临绝露覆緑暗红稀满心面分目属木突念望鸟粪旁街欺朦青珉祈年殿穷嫠栖所筌蹏软红三孔舍眷生料沈檀私文通池托地罔褒无泥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