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谄附君上而欺壓臣僚。《漢書·武帝紀》:“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
“附上罔下”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拼音與結構
拼音為fù shàng wǎng xià,由四個字組成:“附”(附和)、“上”(君王)、“罔”(欺騙)、“下”(臣下)。字面含義為“附和上位者,欺騙下位者”。
釋義
指谄媚依附君主或上級,同時欺瞞、壓迫下屬或臣僚的行為,常用于描述官員或掌權者對上阿谀奉承、對下專橫欺瞞的兩面性。
出處
該成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
用法與例句
多用于批判官場或權力結構中的不公行為。例如:
“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漢書》)。
近義詞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說苑》《漢書》等文獻原文。
《附上罔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遮掩、掩蓋不讓别人看到實情,隱藏真相。
《附上罔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阝(阜)”和“犬”,筆畫總共為12畫。
《附上罔下》最早出現在《史記·卷四十六·魯周公世家》一文中。
在繁體字中,“附上罔下”被寫作“附上罔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康熙字典》,《附上罔下》的古時字形寫作:
附:⻏ |⻖ + 夫
上:⺼ | 囗 + 一
罔:⺆ | 二點水
下:⻏ |⻖ + 蔔
1. 他總是善于附上罔下,不肯說出真實的情況。
2. 在政治中,附上罔下是非常常見的現象。
3. 不要附上罔下,應該坦誠相待。
組詞:附和、附帶、附屬
近義詞:掩飾、隱瞞、遮掩
反義詞:揭示、公開、承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