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xis of the earth;earth's crust] 地軸。借指地殼
坤樞未變。——[英]赫胥黎著、 嚴複譯《天演論》
“坤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坤樞”指地軸,也引申為地殼的統稱。該詞源自古代對地球結構的理解,其中“坤”在《周易》中象征大地,“樞”指轉軸或關鍵部分,合稱即代指地球的軸心或地質結構。
2. 來源與用法
該詞因嚴複翻譯赫胥黎的《天演論》而廣為人知。原文“坤樞未變”描述了地質穩定狀态,強調地殼未發生劇烈變動。在古籍和現代文獻中,多用于地質學或文學性描述。
3. 字面解析
4. 應用領域
總結
“坤樞”兼具科學術語與人文意象,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核心含義始終圍繞“地軸”或“地殼”,但在不同場景中可延伸為自然根基、穩定狀态等抽象概念。
《坤樞》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指宇宙的中心和支配一切的核心。它在道家哲學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視作萬物的起源和歸宿。《坤樞》也可以引申為指導人們思考人生和世界的重要原則。
《坤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土”和“木”。其中,“土”是指土地和大地,而“木”則代表生命和成長。這兩個部首共用了10個筆畫。
《坤樞》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哲學,最早見于《莊子·齊物論》。它的繁體形式為「坤樞」。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并不同于現代。《坤樞》在古時候的寫法是「坤」,其中的「」是表示土地的意思。
1. 大自然是《坤樞》的化身,她孕育萬物。 2. 擁有内心的平靜和安甯,可以使人接近《坤樞》的真谛。
組詞:坤樞地理、坤樞之道、坤樞啟示。
近義詞:天綱、宇宙中心、世界之本。
反義詞:乾坤、陽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