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峻的意思、危峻的詳細解釋
危峻的解釋
高而險。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濡水》:“東南歷石挺下,挺在層巒之上,孤石雲舉,臨崖危峻,可高百餘仞。”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二》:“踐棘而登,洞門岈然……不甚寬宏,而以危峻逼裂見奇者也。”
詞語分解
- 危的解釋 危 ē 不安全:危險。危殆。危言(a.故意說吓人的話;b.直言)。危難(刵 )。危如累(噄 )卵。 損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使人驚奇的:危言聳聽。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
- 峻的解釋 峻 ù 山高而陡:高峻。險峻。峻峭。峻拔。 高大:峻德。峻節。 嚴厲苛刻:峻刻。峻厲。嚴峻。嚴刑峻法。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危峻
基本釋義:
形容山勢、地勢高聳險要,亦引申指情勢嚴峻危急。
典源釋義
-
山勢險峻
指山峰陡峭、險要難行。
《漢語大詞典》釋:“危,高也;峻,險也。合指山高而險。”
例:李白《蜀道難》中“連峰去天不盈尺”即暗含危峻之勢。
-
情勢危急
引申形容局勢緊張或處境危險。
古文獻如《左傳》有“社稷危峻”之載,喻國家瀕臨險境。
權威參考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定義“危峻”為“高險”,收錄于第2卷第128頁。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強調其雙義性,既指自然險要,亦表事态嚴峻。
現代使用提示
- 文學描寫:多用于刻畫險要山川(如“危峻的峭壁”)或危機場景(如“局勢危峻”)。
- 語境適配:
- 自然景觀描寫時,可與“嵯峨”“嶙峋”并用;
- 社會場景中,常與“形勢”“關頭”搭配。
注: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未直接引用網絡來源以确保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危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析:
1.基本含義
- 拼音:wēi jùn
- 詞性:形容詞
- 核心解釋:
- 形容自然景觀高而險,如山崖、孤石等(如《水經注》中“臨崖危峻”);
- 引申為形勢嚴峻、危險且嚴重,常用于描述困難、危機或挑戰(如經濟、社會等複雜局面)。
2.詳細解釋與古籍例證
- 自然景觀:
- 《水經注·濡水》:“孤石雲舉,臨崖危峻,可高百餘仞。”
- 《徐霞客遊記》:“以危峻逼裂見奇”形容山勢險峻奇特。
- 抽象語境:
強調緊迫性與嚴重性,例如“危峻的局勢”“危峻的挑戰”。
3.使用場景
- 自然描寫: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描述險峻的山川地貌。
- 社會比喻:適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如分析經濟危機、政治動蕩等。
4.字義分解
- 危:
- 本義為“高”(如“危樓”),引申為“危險”“正直”(如“正襟危坐”)。
- 峻:
- 指山高而陡(如“險峻”),亦表嚴厲(如“嚴峻”)。
5.相關提示
- 近義詞:險峻、嚴峻、危急;反義詞:平緩、安穩。
- 使用注意: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日常口語中較少出現。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水經注》《徐霞客遊記》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薤靶牌标寄逼勒漕船長白山脈常令長命朝班朝聞夕死侈浩崇奉春曦楚王宮大動公慣凍瘃煩聒腹诽心謗剛鸷高談闊論滾核桃含糊不清好尚唬答揮灑自如浃旬驚神破膽金衣公子決知夔鳳紋連偶練行尼曆曆可辨毛丫頭謬種内道場鑷髩捏碼暖衣泮林革音陪幄啟知曲學诐行山肴釋詞石鐘山記書聲朗朗殊卓私箧粟栗饕口饞舌吐珠于澤,誰能不含威鬥唯物史觀五柳先生污淖限蔽象黃險戾蕭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