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談闊論的意思、高談闊論的詳細解釋
高談闊論的解釋
[talk in a high-flown way;harangue] 無拘無束地高聲大言發表宏論;亦指空談而名不副實
高談闊論曉今古,一個是一方長老,一個是一代名儒,俗談沒半句。——金· 董解元《西廂》
這裡,作者作了深入具體的刻畫,沒有以簡單的“同意”或“不同意”來描繪水生嫂當時的思想感情,也沒有讓她高談闊論說一通空洞之詞或不切實際地喊一通口號
詳細解釋
(1).見地高超、範圍廣泛地談論。 唐 呂岩 《徽宗齋會》詩:“高談闊論若無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元 馬緻遠 《黃粱夢》第一折:“食紫芝草千年壽,看碧桃花幾度春,常則是醉醺醺,高談闊論,來往的盡是天上人。”《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不覺一時精滿神足,心舒意暢,高談闊論起來。” 柳青 《創業史》第二部第八章:“咦! 生寶 同志的草棚屋卻蠻熱鬧,開什麼會呢?高談闊論。”
(2).大發議論;漫無邊際地談論。含貶義。 宋 高斯得 《轉對奏劄》:“夫所謂空言者,謂其高談闊論,遠于事情,揆諸古則不合,施于今則有害。” 明 賈仲名 《對玉梳》第一折:“倚仗着高談闊論,全用些野狐涎撲子弟,打郎君。”《紅樓夢》第四九回:“﹝ 史湘雲 ﹞越發高了興,沒晝沒夜,高談闊論起來。”
詞語分解
- 高談的解釋 亦作“ 高譚 ”。.侃侃而談,大發議論。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接識》:“是故多陳處直,則以為見美,靜聽不言,則以為虛空,抗為高談,則為不遜。” 北周 庾信 《預麟趾殿校書和劉儀同》:“高譚
- 闊論的解釋 闊大不切實際的議論。 宋 劉恕 《自訟》:“言大而智小,好謀而闊論。”
網絡擴展解釋
“高談闊論”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gāo tán kuò lùn,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區分褒貶:
基本解釋
- 褒義:指志趣高雅、範圍廣泛的談論,強調見解深刻或言談自如。例如學者在學術場合的深入讨論()。
- 貶義:多指不切實際、漫無邊際地大發議論,含空談、缺乏實質的意味。例如脫離實際的空泛讨論(, )。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唐代呂岩的詩句:“高談闊論若無人,可惜明君不遇真”(),原形容超凡脫俗的言談。
- 後世逐漸衍生出貶義用法,如《水浒傳》中形容虛浮的言論()。
用法與例句
- 褒義場景:三五好友品茶暢談(例:“閑來與友泡茶,高談闊論”)()。
- 貶義場景:空談而不務實(例:“他們隻會高談闊論,于事無補”)()。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誇誇其談、侃侃而談()。
- 反義詞:沉默寡言、一言不發(, )。
語法與擴展
- 結構為聯合式,可作謂語、賓語或定語()。
- 英文翻譯:talk in a high-flown way()。
該成語需結合語境理解,既可贊美深刻見解,也可批評空泛言論。使用時需注意對象和場合的適配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高談闊論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指的是自由地、廣泛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通常是在某個主題或領域上展開深入的讨論和探讨。
拆分部首和筆畫:高(部首:高,筆畫:10)、談(部首:讠,筆畫:7)、闊(部首:阝,筆畫:8)論(部首:讠,筆畫:7)。
來源:《高談闊論》一詞的來源尚未有确切的官方解釋,但可能是由古代文人士大夫在酒宴或聚會中借酒高談闊論而來。
繁體:《高談闊論》。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所以《高談闊論》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确切的古代寫法無法給出。
例句:他在會議上高談闊論,充分展示了他的見識和才華。
組詞:高談、闊論、高談闊論者、高談闊論風格。
近義詞:自由讨論、廣泛探讨。
反義詞:守口如瓶、沉默寡言。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是否還有其他需要了解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