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莽 為顯示威嚴所作的器物,形似北鬥。《漢書·王莽傳下》:“威鬥者,以五石銅為之,若北鬥,長二尺五寸,欲以厭勝衆兵。”
(2).用為賞賜大臣的殉葬品。《南史·何承天傳》:“此亡 新 威鬥, 王莽 三公亡,皆賜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内。” 顧餘 《詠古》之一:“威鬥鑄成新日月, 漸臺 認取頭顱。”參閱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卷一。
“威鬥”是漢代新莽時期的一種特殊器物,其含義和用途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定義
威鬥是王莽為彰顯權威而鑄造的器物,形似北鬥星,材質為“五石銅”(即銅合金),長度約二尺五寸(約58厘米)。其名稱中的“威”象征威嚴,“鬥”則指北鬥造型。
功能與象征
王莽鑄造威鬥的主要目的是“厭勝衆兵”,即通過巫術鎮壓反抗勢力,鞏固統治。其北鬥造型可能源于古人對北鬥星“主殺伐”的信仰,借此賦予器物神秘力量。
用途與曆史記載
争議與關聯
有觀點認為威鬥可能與商纣王時期的“炮烙”刑具存在淵源(提及),但此說法缺乏直接文獻佐證,需進一步考證。
威鬥是新莽政權結合權力象征與巫術信仰的産物,既反映王莽對神秘主義的依賴,也體現漢代器物與政治文化的緊密關聯。
《威鬥》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展示威武、有力量的表現。
《威鬥》的部首是“⺡”,拆分後的筆畫順序為12-5。
《威鬥》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中,屬于古漢字。
《威鬥》的繁體字為「威鬥」。
在古時候,漢字“威鬥”有不同的寫法,其中一種寫法是“威鬪”,另一種寫法是“威鬥”。這些古代寫法展示了字形的演變和變體。
1. 他以威鬥之姿,成功地征服了比賽。
2. 這位将軍的威鬥讓敵人不敢輕舉妄動。
1. 威風:展示威儀和英姿。
2. 威武:極具威力和武力。
3. 鬥志:堅定的戰鬥意志。
4. 鬥争: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進行的激烈争鬥。
5. 威名:以威力和聲望著稱。
1. 雄姿:指英勇威武的姿态。
2. 雄風:指極富威儀的風度。
3. 強悍:形容有力、強大。
1. 虛弱:指力量不強、無威武姿态。
2. 平庸:指沒有卓越表現、缺乏威鬥特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