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信陵君 。 唐 高適 《題李别駕壁》詩:“禮樂遙傳 魯 伯禽 ,賓客争過 魏公子 。” 唐 曹邺 《将赴天平職書懷寄翰林從兄》詩:“況我 魏公子 ,相顧不相疑。”
(2).指 魏文帝 曹丕 。 唐 王維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詩:“遙思 魏公子 ,復憶 李将軍 。” 趙殿成 箋注:“ 魏公子 ,謂 魏文帝 。 曹子建 《公讌詩》:‘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 李善 註:‘公子謂 文帝 ,時 武帝 在,為五官中郎也。’”
“魏公子”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文獻使用場景進行區分:
人物身份
本名為魏無忌(?-前243年),是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因封地在信陵(今河南甯陵),故稱“信陵君”。
曆史地位
與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并稱“戰國四公子”,且司馬遷在《史記·魏公子列傳》中将其列為四公子之首,特别贊譽其禮賢下士的品格。
典故關聯
唐代詩人高適、曹邺等曾引用“魏公子”代指信陵君,如《題李别駕壁》中“賓客争過魏公子”即描寫其門客衆多的盛況。
部分現代詞典(如、8)提到“魏公子”作為成語,形容自命清高、自負才學之人,但此用法在權威曆史文獻中未見直接依據,可能是對曆史人物特質的引申解讀。
總結建議:在學術或曆史語境中優先采用第一、二種解釋;文學創作中可參考引申義,但需标注來源差異。具體使用時應結合上下文判斷所指人物。
魏公子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魏”和“公子”兩個部分組成。下面我會具體解釋這些部分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部首:魏字的部首是鬼字旁。
筆畫:魏字一共有14筆。
意思:魏在這裡是指一個古代國家的名字,也可用作人名。
繁體:魏的繁體字是魏。
古時候漢字寫法:魏字在古時候寫作為“韋”,是用“韋”字加上一個“鬼”字旁構成的。
例句:魏國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諸侯國。
部首:公子字的部首是公字旁。
筆畫:公子字一共有8筆。
意思:公子指的是貴族子弟,也可用來尊稱有貴族血統的男性後代。
繁體:公子的繁體字是公子。
古時候漢字寫法:公子字在古時候寫作為“公子”,是用“公”字加上一個“子”字構成的。
例句:這位年輕的公子來自一個名門望族。
魏方(指魏國的方向或代表魏國的政府部門)
公子魏(指魏國中的貴族後裔)
公子:兒子、貴族後裔
魏:一個古代國家的名字,也可用作人名
公子:奴才、賤民
魏:其他國家的名字
以上就是關于“魏公子”的一些解釋和相關信息。希望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