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脫然的意思、脫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脫然的解釋

[without a worry in the owrd] 不經意的樣子

脫然有懷。——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詳細解釋

(1).舒適貌。多指疾病脫體。《公羊傳·昭公十九年》:“ 樂正子春 之視疾也,復加一飯則脫然愈。” 何休 注:“脫然,疾除貌也。”《淮南子·精神訓》:“今夫繇者揭钁臿負籠土,鹽汗交流,喘息薄喉,當此之時,得茠越下則脫然而喜矣。” 高誘 注:“脫,舒也。言繇人之得小休息則氣得舒,故喜也。” 唐 韓愈 《答張籍書》:“今乃大得所圖,脫然若沉痾去體。”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五:“其妻病,道人為灸屋柱十餘壯,脫然愈。” 清 顧炎武 《與歸莊手劄》:“醉德無何,忽雲改歲,兄今其脫然愈乎?”

(2).超越尋常貌。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補遺》卷一:“臣子 栻 ,年十四,脫然可與語聖人之道。”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勸學》:“二 程 子十四五歲時,便脫然欲學聖人。”

(3).超脫無累。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高古》:“虛佇神素,脫然畦封。” 宋 曾鞏 《發松門寄介甫》詩:“今諧與子脫然去,亦有文字歌 唐 周 。” 明 方孝孺 《空同外史贊》:“飄然輕舉者,吾知其為仙;脫然無累者,吾知其為禪。” 清 恽敬 《浙江分巡李公墓表》:“然大府之技,充之至以黨逆中人止矣。而公脫然始終,名高身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脫然”為漢語書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角度解析:

一、本義溯源 “脫然”原指物體自然脫落的狀态,《漢語大詞典》記載其核心義為“超脫無累”,如《淮南子·精神訓》中“形若槁木,心若死灰,忘其五藏,損其形骸,不學而知,不視而見”即暗含脫然境界。現代《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形容疾病痊愈或煩惱消除後的輕松狀态”。

二、語義演變

  1. 生理層面:特指疾病痊愈,如宋代陸遊《病起》詩“脫然病體新,十日不命駕”;
  2. 心理層面:表達煩惱消散,明代《菜根譚》“迷則樂境成苦海,悟則苦海為樂境”即體現脫然心境;
  3. 哲學層面:道家思想中暗合“離形去知”的體道狀态,清代《莊子集釋》注疏“堕肢體,黜聰明”即屬脫然境界。

三、語用特征 該詞多用于文言色彩濃厚的語境,常見于古典文學與哲學著作。現代使用多保留書面語體特征,如“大病初愈,頓覺脫然”符合傳統用法規範。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标注其“多用于描述身心解脫狀态”的語用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

“脫然”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舒適貌(多指疾病痊愈)
    指身體或精神從病痛、壓力中解脫後的輕松狀态。例如《公羊傳·昭公十九年》提到“脫然愈”,形容疾病痊愈()。唐代韓愈在書信中也用“脫然若沉痾去體”表達身心解脫後的舒暢感()。

  2. 超越尋常貌
    形容人或事物超出一般水平,具有卓越特質。如宋代羅大經評價張栻“年十四,脫然可與語聖人之道”(),清代梁章鉅提及二程子年少時“脫然欲學聖人”()。

  3. 超脫無累
    指心境超然,不受世俗牽絆。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脫然有懷”即表達擺脫束縛後的釋然()。唐代司空圖也以“脫然畦封”形容藝術境界的灑脫()。


二、例句與出處


三、應用提示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延伸解釋,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巴渝歌碧漣不相稱嶒嶄産羊沉吟未決饬備動嘴兜羅脯田個個鬼器固有害酒鶴闆書合訂本黃帝内經葫蘆題昏蔽加官晉爵兼肉窖藏郊闉景況舊匹赍裝圈舍卡兒水課業兩魪靈鳌龍漢面擁樹謀阙内燃機車鳥村凝念盤街品次旗隊齊技清論輕于鴻毛儒緩若迺攝影棚市場體系帑帛談星跳趫途次讬肺腑望塵僄聲無直下古相像象輿小呂寫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