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情盡橋的意思、情盡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情盡橋的解釋

唐 代 陽安 橋名。因送别止此,故名。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雍陶》:“ 陶 典 陽安 ,送客至 情盡橋 ,問其故。左右曰:‘送迎之地止此,故橋名 情盡 。’ 陶 命筆題其柱曰‘折柳橋’。自後送别,必吟其詩,曰:‘從來隻有情難盡,何事名為 情盡橋 ?自此改名為 折柳 ,任他離恨一條條。’”按, 陽安 ,古郡名, 唐 天寶 元年改 簡州 置,治所在今 四川 簡陽 西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情盡橋”一詞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典故與文學背景綜合理解:

一、曆史地名來源

“情盡橋”是唐代陽安(今四川簡陽西北)的一座橋名,因古人送别到此為止而得名。據史料記載,當地風俗認為送别之情至此已盡,故稱“情盡橋”。晚唐詩人雍陶任簡州刺史時,認為此名不妥,将其更名為“折柳橋”,并題詩:“從來隻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

二、文學意象與衍生含義

  1. 離别象征:橋本身是送别之地的具象化表達,承載着“離恨難盡”的情感。雍陶的詩句通過“折柳”(古時留客習俗)與“離恨一條條”的對比,強化了離别之情的綿長。
  2. 情感斷裂的隱喻:現代語境中,部分資料(如)将其引申為成語,比喻感情徹底決裂,但此用法多見于網絡釋義,傳統文獻中未明确記載。

補充說明

需注意“情盡橋”作為成語的現代引申義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建議在正式語境中優先采用其曆史典故含義。若需進一步了解雍陶改名的具體背景,可參考《唐詩紀事》等古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情盡橋》的意思

《情盡橋》是一個成語,意指感情走到了盡頭的橋梁,表示兩個人或一段感情已經走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拆分部首和筆畫

《情盡橋》的部首是“心”,表示與情感相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7。

來源

《情盡橋》最早出現在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中。其中,牛魔王因與紅孩兒的感情破裂,便建了一座橋,取名為《情盡橋》。

繁體

《情盡橋》是《情盡橋》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字形和現代有所不同,但讀音相同。具體的古代寫法暫時無法确定。

例句

我們曾經深愛着彼此,如今卻已經走到了《情盡橋》的盡頭。

組詞

情感、橋梁、走到

近義詞

情深似海、山窮水盡、恩斷義絕

反義詞

情意綿綿、恩愛如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