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聘的意思、通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聘的解釋

(1).互相遣使交好。《東周列國志》第四回:“傳六世至 襄公 ,以勤王功封 秦伯 ……定都於 雍 ,始與諸侯通聘。” 章炳麟 《訄書前錄·客帝匡謬》:“亦猶 乾隆 之世, 英吉利 嘗一通聘,而遽書之以為入貢之藩雲爾。”

(2).舊時稱男家向女家緻送訂婚財禮。《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這事也沒有十天八天一月半月的耽擱,一切下茶,通聘,奠雁,送妝,都在今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通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 互相遣使交好
    指國家或諸侯之間通過派遣使者建立友好關系。例如:

    • 《東周列國志》提到秦國“始與諸侯通聘”,即秦國與其他諸侯國開始互派使者往來。
    • 章炳麟在《訄書前錄·客帝匡謬》中以“英吉利嘗一通聘”為例,描述清朝與英國的外交互動。
  2. 舊時訂婚財禮的稱謂
    指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贈送訂婚財物的傳統習俗。例如:

    • 《兒女英雄傳》中記載婚禮流程時提到“通聘”與下茶、奠雁等儀式并列,均屬訂婚環節。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語境。其含義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通常第一義項用于外交場景,第二義項則涉及婚俗禮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通聘的意思

《通聘》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組織經由一定渠道達成聘任關系。在這種關系中,雙方相互認可并達成一份就業協議,即受聘者被雇傭為特定職位。這個詞常常用于形容高級職位或專業技術人員之間的聘用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通聘的構成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通”字的部首是“辶”,表示與行走相關;“聘”字的部首是“耳”,表示與聽覺相關。總體來看,“通聘”兩字可以理解為“通過與聆聽交流而達成聘任”的意思。

根據常用漢字84部首的編碼順序,部首“辶”位于第162位,部首“耳”位于第128位。

通聘的一共有11個筆畫,其中“通”字的筆畫數為10畫,“聘”字的筆畫數為7畫。

來源和繁體

通聘一詞在漢語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據考古學家研究,通聘最早出現在《金史·白帖兒傳》中。同時,因為該詞語較為正式且具有特定的專業用途,在使用時一般不會有繁體字版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時,通聘的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首先,“通”字的古代寫法中沒有下方的橫折,僅由上下兩個直線組成;其次,“聘”字的古代寫法為兩個耳朵上方帶有口的形象,表示“聆聽”的意思。

例句

這個公司經過嚴格的選拔程式後,最終通聘了一位有豐富經驗的總經理。

組詞

通聘可以參與組成其他詞語,比如:

近義詞和反義詞

通聘的近義詞是“雇傭”、“聘任”,它們都表示經過一定程式被雇傭或聘任的意思。而通聘的反義詞是“辭退”、“解聘”,表示被解除工作聘任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