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器筝的異名。參閱 唐 馮贽 《南部煙花記·樂器名》。
“東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樂器筝的異名。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東宛(拼音:dōng wǎn,注音:ㄉㄨㄥ ㄨㄢˇ)指代中國傳統彈撥樂器“筝”的别稱。這一名稱最早見于唐代馮贽的《南部煙花記·樂器名》,書中将“東宛”與筝相關聯,說明其作為筝的代稱在古代文獻中的使用背景。
文化背景補充
筝是中國古老的彈撥樂器,音域寬廣、音色清亮,常用于獨奏或合奏。而“東宛”作為其别稱,可能與古代對樂器的雅稱或地域文化相關,但具體命名緣由暫無詳細記載。
使用場景與文獻依據
該詞多見于古籍或詩詞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例如唐代文獻中提到的“東宛”即指筝,需結合上下文語境理解其具體指向。
東宛是筝的雅稱,屬于曆史文獻中的特定用法。如需進一步了解筝的形制、演奏方式等,可參考古代樂書或現代民樂研究資料。
《東宛》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東(十口)宛(宀元女)
來源:《東宛》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東指的是東方,表示方位,宛表示柔美的樣子,二者組合在一起可以表達一種東方柔美的意象。
繁體:東宛
古時候漢字寫法:東宛
例句:他在東宛的風景中放松心情。
組詞:東方、宛若、宛如
近義詞:柔美、娴靜、秀麗
反義詞:粗犷、兇暴、丑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