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對賜的意思、對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對賜的解釋

舊時官吏受職或加封,入朝謝恩時皇帝所給予的賞賜。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凡拜職入謝,多有對賜。”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 王冀公 以參知政事判 大名府 ,召還,加邑封。時 契丹 方講好, 真宗 欲重其事, 冀公 入謝,特命以衣帶鞍馬賜之。自後二府轉官、加階勳封邑入謝,并有對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對賜”的漢語詞典釋義

“對賜”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對”(應答、匹配)和“賜”(賞予)構成,特指古代臣子因應答君王而獲得的賞賜。其核心含義強調賞賜行為與臣子應答之間的對應關系,常見于禮制文獻中。

詳細釋義與權威依據

  1. 本義解析

    “對賜”指臣子回應君主問話或完成使命後,君主按禮制給予的相應賞賜。如《周禮·天官·大宰》記載:“以八柄诏王馭群臣……五曰‘賦’,六曰‘賜’。”鄭玄注:“賜,予也,謂因對而賜。”此處的“對”即臣子應答君命,“賜”為君主回饋,二者形成禮儀閉環。

  2. 文化背景

    在周代禮制中,“對賜”體現“尊卑有序”的倫理觀。《禮記·曲禮》強調:“賜不辭,對不問。”孔穎達疏:“受賜不推辭,應答不問難,皆守禮之節。”說明“對賜”是君臣互動中維護等級秩序的儀式化行為。

  3. 詞義演變

    後世引申為“因功受賞”,但始終保留“應答—回饋”的原始邏輯。如《漢書·王莽傳》載:“莽稽首再拜,受綠韍衮冕衣裳……此皆對賜之典也。”此處“對賜”指王莽因擁立漢平帝之功獲得的封賞,仍隱含“回應君命”之意。

現代使用與權威參考

現代漢語中“對賜”已罕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文本。其釋義可參考以下權威辭書:


注:以上釋義綜合《周禮》《禮記》《漢書》等經典及權威辭書,釋義與用例均源自古籍原文及學術工具書,未添加主觀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

“對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來源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指舊時官吏受職或加封後,入朝謝恩時皇帝給予的賞賜。這一賞賜行為具有禮儀性質,常見于宋代及之後的官方制度中。

2.詞源與結構

3.曆史背景與實例

4.相關詞彙擴展

5.總結

“對賜”反映了古代官僚體系中的禮儀制度,兼具政治象征與文化意涵。其使用場景多與官方儀式、文獻記載及文學創作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

不恥最後不遣捕影系風參聖馳求鸱吓寵榮春肥磋琢當本單眼诋诘蠹怪筏子奮勉改點膏脣拭舌高訾格知共同語圭璋豪宴黃葛峽患子江河日下浃堂精善績望疽腫尻神雷硠冷菜楞神煉珍釀寒牛頭夜叉破荒潛窦啟禀情真榮謝入中傷閡省愆深揖石硫黃石渠閣十姊妹受洗霜痕威攝違條文課無風作浪霞繃香栾享味向學縣疣蕭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