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貌。《詩·小雅·吉日》:“儦儦俟俟,或羣或友。” 毛 傳:“趨則儦儦,行則俟俟。” 高亨 注:“俟俟,行貌。”
“俟俟”是一個漢語疊詞,其詳細解釋如下:
古典文獻
出自《詩經·小雅·吉日》:“儦儦俟俟,或群或友。”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用于古文解析或文學創作中,強調緩慢、有序的行走姿态。
“俟俟”是古漢語中描述行走狀态的詞彙,常見于《詩經》等經典,現代使用場景有限,但可通過其疊詞形式感受漢語的韻律美感。如需進一步了解“俟”的其他含義,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俟俟》是一個表達等待、遲延的詞語。它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情在時間上的暫緩或推遲。
《俟俟》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人」和「待」。它的筆畫總數為10畫。
《俟俟》一詞源于古代漢字,是現代漢字的一個繁體字。在繁體中,它的字形為「候」。
在古代漢字中,「俟俟」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俟」字寫作「㐗」,「俟」字寫作「幵」。
1. 我們隻能默默地俟俟時機,等待合適的機會出現。
2. 這個項目的開工日期被俟俟了好幾次,已經耽誤了很多時間。
1. 遲俟:表示等待的時間較長。
2. 俟機:表示等待時機的到來。
1. 等候:指等待特定的人或事情。
2. 延遲:指推遲或延緩行為的發生。
1. 迅速:表示快速、立即。
2. 提前:表示在原定時間之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