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督勸的意思、督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督勸的解釋

督促勸勉。《世說新語·政事》“ 陶公 性檢厲,勤於事” 南朝 梁 劉孝标 注:“ 侃 勤而整,自強不息,又好督勸於人。常雲:‘民生在勤, 大禹 聖人,猶惜寸陰,至於凡俗,當惜分陰,豈可遊逸?’”《晉書·食貨志》:“ 汲郡 太守 王宏 勤恤百姓,導化有方,督勸開荒五千餘頃。” 清 龍啟瑞 《大岡埠團練公局記》:“先生益奮志督勸,親執枹鼓,家之子弟,鹹編入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督勸是漢語中由“督”與“勸”組成的複合動詞,指通過監督與勸誡并行的方式促使他人履行責任或改正行為。該詞最早見于清代文獻,如《清史稿》中“督勸商民”的記載,強調權威性與引導性并重的管理手段。

從構詞法分析,“督”字本義為監察,《說文解字》釋作“察也”,引申為督促、督導;“勸”字在《玉篇》中解作“教也”,包含勸導、勉勵之意。二者結合形成“既監督又勸勉”的複合語義,常見于涉及公共事務管理或道德教化的語境中。

權威辭書釋義方面,《漢語大詞典》(第7版)将“督勸”定義為:“監督并勸勉,使盡責分”,例句引《資治通鑒》注疏“刺史當部内官民,皆須督勸農桑”。現代用法多用于描述組織管理中兼具強制性與教育性的引導方式,如“政府督勸企業履行環保責任”等規範表述。

該詞在語言學層面屬于偏正式複合詞,前語素“督”限定後語素“勸”的行為方式,整體詞性為及物動詞,常接具體管理對象。其近義詞包括“督導”“勸誡”,但“督勸”更強調監督與勸導的雙重作用機制。

網絡擴展解釋

“督勸”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督勸”由“督”和“勸”組成:


二、曆史文獻引證

  1. 《世說新語》注
    南朝梁劉孝标提到陶侃“好督勸于人”,并以“惜分陰”為例,體現其通過督促與勸誡激勵他人勤勉。
  2. 《晉書·食貨志》
    記載汲郡太守王宏“督勸開荒五千餘頃”,說明該詞用于描述官員推動農耕生産的治理手段。
  3. 清代文獻
    龍啟瑞在團練公局記中描述“奮志督勸”,展現其在組織管理中的實際應用。

三、現代應用場景

“督勸”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例如:


四、近義詞辨析

“督勸”是融合監督與勸勉的雙重行為,既要求執行力,又注重溝通引導,常見于曆史文獻與現代管理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抱理辨日鞭撻編修鼈甲車不羁之才部門參選騁怪觸須盜邊東征董作二五眼防禍于未然蜂合蟻聚焚如孤挺鼓樂手好戰橫授闳門鴻顯醬豆江珠酒戒朘耗尻神困惾酷嗜遼闊麟角鬥厲世摩鈍流滑鸾膠買棹銘識弄狎纰盭千叮咛萬囑咐喬張緻凄悷輕口薄舌人望褥特鼠入韻慎終承始食實封首車淑儀肆直孫孫坦言聽言妄尉魏姚穩定無胈悟門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