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帶缟素。借指貧寒之士。 宋 陳傅良 《止齋曲廊初成》詩:“著書僅《玄》《易》,過客多韋縞。”
根據現有資料,“韋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字詞構成解析
二、引證與用法
宋代陳傅良在《止齋曲廊初成》詩中寫道:“著書僅《玄》《易》,過客多韋缟。”此處“韋缟”借指往來于其居所的貧寒文人,體現詩人與清貧學者交往的情景。
三、綜合釋義
該詞屬借代用法,通過服飾特征指代特定群體,常見于古代詩文,用以烘托人物身份或環境氛圍。因文獻記載較少,現代使用頻率極低,多出現于古籍研究或文學賞析中。
注意:當前唯一資料來源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驗證。
《韋缟》這個詞是指韋繡,也可以理解為猶如絲綢一樣的光滑的衣物。它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寓意着質地細膩、柔軟光滑的衣料。
韋缟的拆分部首是韋(wéi)和缶(fǒu),韋是衣服的材料的意思,缶是表示衣物的意思。
韋缟的總筆畫數是23畫。
《韋缟》一詞最早見于《詩經·鄭風·韋絲》,後經過演變升華成了用來形容華麗細膩的衣料的意思。
《韋缟》的繁體字是「韋縞」。
在古代,「韋缟」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形态基本相似,字形變化不大。
1. 她身穿一襲韋缟之衣,看起來柔美動人。
2. 這家專門經營韋缟的店鋪,以質地細膩而著名。
1. 韋繡:形容衣物質地柔軟光滑。
2. 韋絲:指細膩如絲的韋缟。
3. 缟帶:指用韋缟做成的帶子。
4. 缟素:指用韋缟制作的細膩衣料。
華貴、光滑、華麗、柔美
粗糙、粗犷、丑陋、劣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