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鳥巢因建于弱枝而傾覆。比喻處境極端危險。 唐 李商隱 《行次昭應縣道上送戶部李郎中充昭義攻讨》詩:“魚遊沸鼎知無日,鳥覆危巢豈待風。”
“鳥覆危巢”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字面指鳥巢因建在脆弱的樹枝上而傾覆,比喻人或事物處于極端危險的境地。例如形容家庭瀕臨崩潰,或局勢岌岌可危。
出自唐代李商隱的《行次昭應縣道上》詩句:“魚遊沸鼎知無日,鳥覆危巢豈待風”。詩中用“魚在沸水”和“鳥巢将傾”兩個意象,共同強調危機迫在眉睫的緊迫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演變或文學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漢語大詞典》等來源。
鳥覆危巢是一個成語,意為鳥兒倒下,巢也搖搖欲墜。用來比喻家道中落,家庭遭遇困難的情況。
這個詞可以拆分成鳥、覆、危、巢四個部首,它的拼音是niǎo fù wēi cháo。
鳥覆危巢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中的一則故事。相傳戰國時期,宋國的一位王媼養了一隻八百歲的鳥,它住在一個搖搖欲墜的巢裡。有一天,王媼把鳥的巢搖倒了,鳥不得不飛走,巢也幹脆掉下來了。從此以後,鳥覆危巢就成了表示家道中落的成語。
在繁體字中,鳥覆危巢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鳥覆危巢的“巢”字采用了古字形,上面有“宀”部分表示房子,下面有“由”部分表示漏下來的東西。整個字形給人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形象地表達了鳥巢快要倒下來的情景。
例句:
翠鳥空巢,主人已去,家道中落,一片凄涼。
組詞:
巢穴、危害、覆滅、鳥瞰。
近義詞:
家破人亡、境遇凄涼、衰敗落魄。
反義詞:
鳥依人做、巢安千裡、家門興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