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澆灌園圃。 漢 楊恽 《報孫會宗書》:“是故身率妻子,勠力耕桑,灌園治産,以給公上。”《醒世恒言·張孝基陳留認舅》:“你可會灌園麼?” 許地山 《空山靈雨·落花生》:“買種的買種,動土的動土,灌園的灌園,過不了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2).從事田園勞動。後謂退隱家居。《史記·商君列傳》:“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壽乎?則何不歸十五都,灌園於鄙。”《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是以 孫叔敖 三去相而不悔, 於陵子仲 辭三公為人灌園。” 三國 魏 阮籍 《辭蔣太尉辟命奏記》:“ 仲子 守志, 楚王 不奪其灌園。”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十八:“灌園何其鄙,皎皎 於陵 中。” 明 唐順之 《村居》詩之一:“偶然灌園興,不是學 於陵 。”
“灌園”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綜合了不同文獻和語境中的用法:
字面意義:指澆灌、打理園圃的農事活動。例如漢朝楊恽在《報孫會宗書》中提到“灌園治産”,許地山在《落花生》中也描述了“灌園”的勞作場景。
引申含義:代指退隱田園的生活态度。如《史記·商君列傳》中勸人歸隱“灌園於鄙”,《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也提到孫叔敖辭官後“為人灌園”,均體現遠離官場、回歸田園的意象。
在明代小說《西遊記》中,“灌園”被賦予特定典故色彩,比喻以誘餌設下圈套進行欺騙。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
“灌園”既可指具體的農事活動,也可引申為隱逸生活的象征。需注意在文學作品中可能存在特殊引申義(如《西遊記》的陷阱隱喻),但主流含義仍以澆灌與退隱為主。
灌園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灌”和“園”兩個字組成。
“灌”字的部首是水,它的筆畫數是6畫。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它的繁體形式是「灌」。
“園”字的部首是囗,它的筆畫數是7畫。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它的繁體形式是「園」。
“灌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園林藝術。在古代,人們喜歡在家中修建花園來尋求心靈的甯靜與舒適。灌水園林即是通過灌溉植物,使其獲得必要的水分,保持園林的綠色和生機。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灌園的寫法沒有發生顯著變化。
以下是幾個關于灌園的例句:
和“灌園”相關的組詞有:灌溉、灌木、水園、花園等。
“灌園”的近義詞包括:澆灌、水澆、澆水等。
“灌園”的反義詞是:枯萎、幹涸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