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名。又名婢妾魚。今稱鳑魮鲫。《爾雅·釋魚》“鱊鮬,鱖鯞” 晉 郭璞 注:“小魚也,似鮒子而黑,俗呼為魚婢, 江 東呼為妾魚。”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妾魚》:“江海間有魚,遊必三,如媵隨妻,先一後二,人號為婢妾魚。 唐 詩:‘江魚羣從稱妻妾,塞雁聯行號兄弟。’”參閱 宋 羅願 《爾雅翼·釋魚二》。
“妾魚”是古代對一種小魚的别稱,現代多稱為鳑魮鲫(páng pí jì),其詳細釋義如下:
如需更詳細的生物學分類或古籍原文,可參考《爾雅》《升庵詩話》等文獻,或查閱魚類學資料。
《妾魚》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來形容女性的美麗,也可以指代魚兒。在文學作品中,妾魚常常被用來形容一位美麗而溫柔的女子,寓意着她的嬌美和純潔。
《妾魚》的部首是女字旁,拆分成兩個部首:女和魚。女字旁位于左側,表示與女性相關的意思;魚字位于右側,表示魚的意思。
這兩個部首的總筆畫數為14,其中女字旁的筆畫數為3,魚字的筆畫數為11。
《妾魚》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小南》一詩中:“三巴既佽,婦既妾;曰叔于田,田何如矣。”(翻譯:妻子都成了妾室,說叔于田吧,農田怎樣了。)這裡的“妾”指的就是妾室,魚字則取音,引申意為妾魚。
在繁體字中,妾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妾字的形狀與現在略有不同,女字旁在上方,魚字在下方,像是一個婦人彎下腰來看魚的樣子。
1. 她的美麗像一條妾魚,讓人心生愛意。
2. 池畔的妾魚兒嬉戲着,宛如瓷器上的藝術品。
1. 妾婦:指有配偶但身份低下的女子。
2. 魚妾:形容女子的美貌和溫柔如妾魚一般。
1. 美人:指容貌出衆的女子。
2. 美女:指貌美而且身材出衆的女子。
1. 丑八怪:指相貌丑陋的人。
2. 漢子:指粗魯或不修邊幅的男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