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蚱的意思、螞蚱的詳細解釋
螞蚱的解釋
蝗蟲的俗稱。亦指蚱蜢。《紅樓夢》第四十回:“ 闆兒 又跑來看,説:‘這是蟈蟈,這是螞蚱。’” 蕭紅 《馬伯樂》:“父親的眼鏡不是挂在耳朵上的,而是像螞蚱腿一樣,往兩鬓的後邊一夾。”
詞語分解
- 螞的解釋 螞 (螞) ǎ 〔螞蟥〕環節動物,身體長形,稍扁,黑綠色,尾端有吸盤。生活在池沼或水田中,吸食人畜的血液。亦稱“馬鼈”、“水蛭”。 〔螞蟻〕見“ (螞)蟻”。 螞 (螞) ā 〔螞螂〕“蜻蜓”的俗稱
- 蚱的解釋 蚱 à 〔蚱蜢〕昆蟲,身體綠色或褐色,觸角短,不能遠飛,對農作物有害。 〔蚱蟬〕蟬的一種。 〔螞( ?)蚱〕見“螞”。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螞蚱”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釋:
一、基本詞義
“螞蚱”是蝗蟲的俗稱,屬于直翅目昆蟲,包含蝗總科、蚱總科等種類,廣泛分布于全球熱帶、溫帶地區(、、)。北方方言中也指蚱蜢(、)。
二、生物學特征
- 形态:體型在1-7厘米之間,體色多為綠色、棕色或灰色,具有保護色作用;後腿發達,適合跳躍(、)。
- 習性:植食性,以植物葉片為食,部分種類會引發蝗災,對農作物危害嚴重(、)。
- 繁殖:通過産卵繁殖,卵通常埋于土壤中,經曆若蟲階段後發育為成蟲(、)。
三、文化與用途
- 象征意義:在傳統文化中,蝗災被視為不祥之兆,但某些地區也将螞蚱與豐收聯繫()。
- 食用價值:雲南等地将螞蚱油炸作為高蛋白食品()。
四、成語中的比喻
“螞蚱”在成語中比喻能力或力量微小,如“一條線拴倆螞蚱”表示雙方命運相連(、)。
以上信息綜合了昆蟲學定義、方言用法和文化延伸含義。如需更完整的分類或生态研究,(蝗蟲科)、(生物學特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螞蚱
《螞蚱》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拆分部首是蟲字旁和虍字旁,拆分的筆畫數為11畫。它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語詞彙。
在繁體字中,螞蚱的寫法為「螞蟷」,螞蚱的意思和外形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螞蚱也有其他的變體寫法,如「螞臢」、「螞蝗」等。這些寫法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常用。
以下是關于螞蚱的一些例句:
- 夏天來了,田地裡開始出現了很多螞蚱。
- 孩子們在草地上玩耍,追逐着捕捉螞蚱的樂趣。
- 農民為了防止螞蚱對莊稼的破壞,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與螞蚱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螞蜂、螞蟥、螞蟻
近義詞:跳蚤、蝗蟲、蟬
反義詞:蝴蝶、蝌蚪、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