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嵬峩的意思、嵬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嵬峩的解釋

亦作“ 嵬峨 ”。1.高大雄偉。《文選·張衡<西京賦>》:“疏龍首以抗殿,狀嵬峩以岌嶪。” 張銑 注:“嵬峩、岌嶪,高壯貌。” 唐 柳泌 《玉清行》:“嵬峩丹鳳冠,搖曳紫霞裾。” 明 陸采 《懷香記·佳會贈香》:“有樹枝無他患,任嵬峨亦可攀。” 清 侯方域 《定鼎說》:“ 宋 都中 豫 ……水陸都會也。而勢多平衍以弘普,山無嵬峨以岌嶫。”

(2).形容聲音高亢。《文選·潘嶽<笙賦>》:“終嵬峩以蹇愕,又颯遝而繁沸。” 劉良 注:“嵬峩、蹇愕,聲高直貌。”

(3).傾側不穩。形容醉态。 唐 白居易 《春盡日天津橋醉吟偶呈李尹侍郎》詩:“水邊行嵬峨,橋上立逡巡。”《太平廣記》卷一七三引《談薮》:“ 武陽 太守 盧思道 常曉醉,於省門見從侄 賁 , 賁 曰:‘阿父何處飲來,淩晨嵬峩?’ 思道 曰:‘ 長安 酒,二百價,不嵬峩,何嵬峩!’” 宋 陸遊 《江郊》詩:“喧呼估船客,嵬峩飲江流。” 明 馮夢龍 《智囊補·術智·權奇》:“﹝ 匡業 ﹞唯曰:‘通判醉性不可當也。’ 易 嵬峩喑啞自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嵬峩”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éi é,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形容高大雄偉
    多用于描繪山峰、建築等物體的高聳壯麗,如“嵬峩的山峰”或“宮殿嵬峩”。
    和 均指出,該詞本義與“巍峨”相通,強調雄偉的視覺形象,例如《文選·張衡<西京賦>》中“狀嵬峩以岌嶪”即形容建築高峻。

  2. 比喻人或事物的氣勢
    可引申形容人的才華、成就或事物的宏偉格局,如“才華嵬峩”“工程嵬峩” 。


二、擴展含義

  1. 形容聲音高亢
    部分文獻(如 、 )提到其可描述聲音的高亢激越,如潘嶽《笙賦》中“終嵬峩以蹇愕”,但此用法相對少見。

  2. 傾側不穩(形容醉态)
    唐代白居易詩句“水邊行嵬峨”中,以“嵬峩”表現醉後步履蹒跚的狀态 。此義項多出現在古詩文,現代較少使用。


三、其他說明


“嵬峩”核心含義為“高大雄偉”,多用于具象或抽象的壯麗場景;聲音高亢與醉态為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建議優先參考權威詞典(如、)的釋義,文學作品中需注意上下文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嵬峩

嵬峩(wéng ēn)是一個漢字詞語,是指山峰高聳、巍峨壯麗的意思。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山(山峰、高山)和山(山峰、高山),由此可以看出,嵬峩代表着高大而險峻的山峰。

嵬峩的拼音是wéng ēn,其中“嵬”讀作wéng,是由“土”和“鬼”兩個部首組成,表示山峰的高聳;“峩”讀作ēn,是由“山”和“鬼”兩個部首組成,表示山峰的險峻。兩個字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繪了一個高聳而險峻的山峰。

據考證,嵬峩源自中國古代的文獻《山海經》,在其中被描述為“嶡峩之嶽”,指代高聳險峻的山峰。

嵬峩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嵬峨。繁體字的峨形狀更為簡化,而峩保留了原本的意義。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嵬峩被寫作“圭庹”、“巌艮”等,形象地呈現了山峰的高聳和險峻。隨着時間的推移,寫法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形态。

以下是關于嵬峩的一些例句:

  1. 遠眺山林,嵬峩壯麗,令人心曠神怡。
  2. 山峰嵯峨,嵬峩如翠。
  3. 登上嵬峩之巅,俯瞰大地,感受萬物生機。

一些相關的詞語組合:

近義詞:高聳、巍峨、峭壁、陡峭。

反義詞:平原、低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