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桃橛的意思、桃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桃橛的解釋

桃木樁,舊時用以辟邪。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一·桃橛》:“橛,音厥,即杙也。人多削桃木釘于地上,以鎮家宅,三載者尤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桃橛”是一個具有傳統文化背景的詞彙,其含義和用途主要與古代民俗相關。以下是綜合搜索結果的具體解釋:

一、基礎釋義

桃橛(táo jué)指用桃木制成的木樁,舊時民間認為其具有辟邪鎮宅的作用。這一習俗源于古人對桃木驅邪功能的信仰,例如《本草綱目》等古籍均有記載。

二、文化背景與用法

  1. 制作與用途
    據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一·桃橛》記載,人們常将桃木削成木釘(即“橛”),釘入地面以鎮宅,且認為存放三年以上的桃橛效果更佳。

  2. 辟邪象征
    桃木在傳統文化中被視為“五木之精”,常用于制作符咒、木劍等驅邪器物,桃橛則是其中一種具體應用形式。

三、文獻引證

四、現代認知

如今,“桃橛”更多作為民俗文化符號被提及,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民俗研究,實際使用已逐漸淡化。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習俗,可參考《本草綱目》或地方志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桃橛——一詞多義的字詞

桃橛(táo jué)是一個多義詞,可以指代物品、動作、感情和狀态等不同的概念。它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木(mù)和爪(zhǎo),拼音分别為“木”和“爪”,總共有1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桃橛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以在《楚辭·招魂》中找到使用的記錄。在繁體字中,桃橛的寫法為“桃橜”,部首和拆分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桃橛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出現過“桃角”、“桃叉”、“桃抉”等類似的寫法,但是這些寫法逐漸被桃橛取代,并成為現代漢字中的标準寫法。

例句

1. 他将桃橛插入地面,用作标記。

2. 桃橛的質量很好,非常堅固。

3. 她沐浴在花香中,心情如同桃橛般的歡愉。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桃李、桃花、橛子、木橛等。

近義詞:标記、标志。

反義詞:移除、搬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