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則的意思、九則的詳細解釋
九則的解釋
(1).九功的法則。《逸周書·大匡》:“昭明九則,九丑自齊。”《國語·周語下》:“五曰夷則,所以詠歌九則,平民無貳也。” 韋昭 注:“言萬物既成,可法則也。故可以詠九功之則,成民之志,使無疑貳也。”參見“ 九功 ”。
(2).九等。《楚辭·天問》:“地方九則,何以墳之?” 王逸 注:“謂九州之地,凡有九品。”《漢書·叙傳下》:“坤作墬勢,高下九則。” 顔師古 注引 劉德 曰:“九則,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詞語分解
- 九的解釋 九 ǔ 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泛指多次或多數:九死一生。九霄雲外。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 則的解釋 則 (則) é 模範:以身作則。 規程,制度:規則。總則。原則。細則。 效法:則先烈之言行。 表示因果關系,就,便:聞過則喜。 表示轉折,卻:今則不然。 表示肯定判斷,乃,是:此則餘之罪也。 用在一、
網絡擴展解釋
“九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
一、九功的法則
- 來源與定義
“九則”最早見于《逸周書·大匡》和《國語·周語下》,指代“九功的法則”。“九功”是古代治國理念中的九種民生事務,包括“六府”(水、火、金、木、土、谷)和“三事”(正德、利用、厚生)。通過九則的施行,可規範社會秩序,實現“萬物成而可法則”()。
二、九等(等級劃分)
- 土地與品級的分類
《楚辭·天問》和《漢書·叙傳》中,“九則”指九州土地的九等劃分(上、中、下各三級),用于土地管理與賦稅征收。如《天問》中“地方九則,何以墳之?”王逸注:“九州之地,凡有九品。”()
三、補充說明
- “則”字的含義
“則”在古漢語中可表示法則、等級或效仿(如《說文解字》中“則,等畫物也”),因此“九則”可理解為“九種規範”或“九個等級”()。
- 現代用例
現代漢語中,“九則”多用于引用古典文獻或成語,如“昭明九則,九丑自齊”()。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注解與詞典釋義,具體可參考《逸周書》《國語》《楚辭》等原文(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九則》這個詞是指九條規則或原則。它由兩個部分組成: "九"是數字九,表示數量;"則"是一種表示規則或原則的辭字。
"九"字的部首是 "人",它有五畫,在漢字中屬于較為簡單的部首之一。而"則"字的部首是 "刀",它有二畫。
《九則》一詞來源于古代文化中九這個數字的象征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數字九常常被視為與尊貴、吉祥、長壽等相關聯的數字。
關于繁體,可以使用 "九則" 這個繁體字來表示。
古時候"九"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結構和現代漢字相似。而"則"字在古代的寫法也會有一些變化,不過基本上保持了現代漢字的形态。
下面是一個關于"九則"的例句: "他遵守着公司的九則,确保工作的順利進行。"
與"九則"相關的組詞有:九章、九天、九州、九宮、九洲等。
近義詞可以是:九條、九則原則。
反義詞可能是:零條、無則。
希望這些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