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詳的意思、安詳的詳細解釋
安詳的解釋
(1) [composed;leisurely;be resolute and serene] 從容自如;穩重
态度安詳
舉止安詳
(2) 平靜自然
夜的草原是這麼甯靜而安詳。——碧野《天山景物記》
詳細解釋
(1).穩重,從容。 漢 蔡邕 《薦邊文禮書》:“口辯辭長,而節之以禮度。安詳審固,守持内定。”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媻羅痆斯國》:“安詳前進,導彼五人。”《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近因小女出閣,預置媵婢 月香 。見其顔色端麗,舉止安詳,心竊異之。” 吳玉章 《辛亥革命》十四:“隻剩下那個箱子,由一個 日本 人看守着。 陳策 裝做很安詳的樣子,徑直走到他的跟前,和顔悅色地同他交涉。”
(2).甯靜;平靜。 浩然 《豔陽天》第二七章:“夏夜的野外,安詳又清爽。”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二八章:“哭過以後,她舒了一股抑壓着的悶氣,心情似乎舒暢得多了,現在安詳地坐着。” 碧野 《雪路雲程·前峽與後峽》:“這美麗甯靜的景色,使我們的心情變得非常暢朗、安詳。”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 詳的解釋 詳 (詳) á 細密,完備,與“略”相對:詳細。詳略。詳情。詳談。周詳。詳實(詳細而确實。亦作“翔實”)。語焉不詳(說得不詳細)。 清楚地知道:内容不詳。 說明,細說:内詳。 審慎:詳平(審理案件審慎
網絡擴展解釋
“安詳”是一個形容詞,指神态、舉止等沉靜穩重或從容不迫,帶有安靜祥意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人的狀态從容不迫、穩重自然,多用于形容表情、動作或整體氛圍。例如:“老人安詳地坐在靠椅裡”“面容安詳”。
2.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安定、安閑、安甯、從容、甯靜。
- 反義詞:慌張、焦灼、緊張、驚恐。
3.常見用法與例句
- 描述人的狀态:“老師用安詳的目光看着學生”。
- 形容自然場景:“遠望天山,積雪如安詳的白衣老人”。
- 文學表達:“安詳,徐開扇影露明妝”(出自《長生殿·舞舟》)。
4.易錯提示
需注意與“安祥”區分。“安祥”是錯誤寫法,正确應為“安詳”。
5.來源與演變
最早見于漢代蔡邕《薦邊文禮書》:“安詳審固,守持内定”,後逐漸擴展至形容神态、環境等。
該詞既可用于具體的人或場景,也可用于抽象的氛圍,核心在于表達一種平和、穩重的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詳(ān xiáng)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平靜安甯,沒有煩惱或擔憂的狀态。
拆分部首:宀(mián)+ 将(jiàng)
筆畫:8畫
《安詳》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孔子世家》中。在繁體字中,安詳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是複雜的,安詳的古代寫法有許多變種,如「安庠」、「安詳」等。
例句:
1. 在靜谧的夜晚,她安詳地入眠。
2. 祖父的面容透露出安詳和滿足的表情。
組詞:平安詳、甯靜安詳、心境安詳
近義詞:甯靜、平和、從容
反義詞:煩躁、不安、憂慮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