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體套上枷鎖。古代一種刑罰。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律令刑罰·锢身》:“今以盤枷錮其身,謂之錮身。”
“锢身”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ù shēn,其核心含義指身體被枷鎖束縛,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的一種刑罰。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锢”意為禁锢、束縛,“身”指身體。合起來即“用枷鎖禁锢身體”,常見于古代司法制度中,通過盤枷等刑具限制犯人的行動自由。
曆史背景
根據宋代高承《事物紀原·律令刑罰·锢身》記載:“今以盤枷錮其身,謂之錮身。”說明這種刑罰通過特制的枷鎖(盤枷)套在犯人身上,以防止逃脫或強化懲罰。
《锢身》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被禁锢、束縛住身體的狀态。
《锢身》的部首是“金”(jīn)和“身”(shēn),總共有12個筆畫。
《锢身》的出處可以追溯至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才人替死賦》,其中一句“锢身束手誰救才”的描述被廣泛引用,逐漸形成了一個固定詞語。
《锢身》的繁體字為「錮身」。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锢身》的“锢”字由“金”和“固”構成,表示用金屬或其他堅固的物體将人的身體束縛。而“身”字則是描述人的身體。
1. 他因犯罪被锢身數年,無法自由行動。
2. 貧困锢身,使他無法追求自己的夢想。
1. 锢囚:指被禁止自由的囚犯。
2. 锢住:形容被嚴密束縛,無法動彈。
3. 锢定:表示固定、束縛在某個狀态。
1. 束縛:指身體或行動被強行限制。
2. 禁锢:強調被監禁、禁止自由。
1. 解禁:指解除對某人或某物的禁锢。
2. 自由:與被禁锢截然相反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