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德的意思、四德的詳細解釋
四德的解釋
[The four virtues are fidelity,physical charm,propriety in speech and efficiency in needlework] 封建禮教指婦女應尊從的四種德行,即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三從四德
詳細解釋
(1).指《易》“乾”卦元、亨、利、貞四德。《易·乾》:“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清 顔元 《存性編·明明德》:“惟先儒既開此論,遂以惡歸之氣質而求變化之,豈不思氣質即二氣四德所結聚者,烏得謂之惡?”
(2).封建禮教指婦女應有的四種德行。《周禮·天官·九嫔》:“掌婦學之法,以教九禦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鄭玄 注:“婦德謂貞順,婦言謂辭令,婦容謂婉娩,婦功謂絲枲。”《後漢書·皇後紀序》:“九嬪掌教四德。” 李賢 注:“四德謂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也。” 唐 高仲武 《中興間氣集·李季蘭》:“士有百行,女唯四德。” 明 無名氏 《金雀記·合雀》:“大凡人家大娘,聽見丈夫娶妾,皆生嫉妬之心。夫人略無猜忌,欣然有喜色,可見夫人四德兼全。” 清 錢謙益 《妻王氏加贈恭人》:“睠惟四德,胡不百年。”
(3).佛教語。指大乘涅槃四功德,即常德、樂德、我德、淨德。見《涅槃經》。
詞語分解
- 四的解釋 四 ì 數名,三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肆”代):四方。四邊。四序(即“四季”)。四體(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隸、篆四種字體)。四庫(古籍經、史、子、集四部的代稱。亦稱“四部”)。四君子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網絡擴展解釋
“四德”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主要分為傳統儒家倫理和現代社會道德兩個維度:
一、傳統儒家倫理中的四德(三從四德)
源自《周禮·天官·内宰》,是古代對婦女行為規範的
- 婦德
要求女性具備貞順品德,正身立本,遵守禮法。
- 婦言
言語得體,有知識修養,避免惡語傷人。
- 婦容
儀容端莊整潔,舉止穩重,體現家庭教養。
- 婦功
擅長治家之道,包括紡織、烹饪、相夫教子等家務能力。
此概念與“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共同構成封建禮教對女性的約束,現被視為曆史文化的批判性研究對象。
二、現代社會的四德建設
隨着時代發展,“四德”被賦予新的内涵,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 社會公德
遵守公共秩序,倡導文明禮貌、助人為樂。
- 職業道德
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履行職業責任。
- 家庭美德
尊老愛幼,夫妻和睦,注重家風建設。
- 個人品德
培養正直、善良、自律等優良品質。
補充說明
- 《易經》四德:元、亨、利、貞,象征天道運行的四種特性。
- 孟子四德:仁、義、禮、智,作為儒家核心道德準則(見于部分典籍,但非主流解釋)。
注意:傳統“四德”帶有時代局限性,現代解讀更側重普世道德建設。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周禮》《文山文藝網》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四德,是一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具備的四種德行或品質。拆分部首為“十九一口”,筆畫為10畫。下面将從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對其進行解釋。
《四德》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經典文獻《論語》,其中有一句孔子的名言:“君子有四德,賓朋以殺人則殺,以代人則代,既已殺人、又至于殺人則無不殺也。”這裡的四德指的是:賓朋以殺人則殺的勇德、以代人則代的仁德、既已殺人又至于殺人則無不殺的義德以及緻知的智德。後來,這四德逐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完美的品德和行為。
在繁體字中,“四德”這個成語的寫法沒有變化,仍然是“四德”。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這四個字有一些變化。其中,“德”字的上部寫作“羊”,************、仁慈的意義。而“既已”中的“己”字較為少見,表示自我、個人的意思。這個寫法相較于現代漢字寫法有一定的差異。
例句:他不僅具有勇氣、仁愛、正直和智慧的品質,簡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四德典範。
除了成語“四德”外,還可以使用一些相關的詞語或成語來表達類似的意思。組詞有四行德才、四方德國等。近義詞有四良、四善、四美等。反義詞有三德、兩德等。這些詞語或成語都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或行為。
總之,四德指的是一個人具備的四種德行或品質,包括勇德、仁德、義德和智德。這個成語來源于《論語》,在繁體字中寫法沒有變化,古時候的寫法有一些差異。除了成語“四德”,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或成語可以用來表達類似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