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莠的意思、藜莠的詳細解釋
藜莠的解釋
藜和莠。泛指野草。《禮記·月令》:“﹝孟春之月﹞行秋令,則其民大疫,猋風暴雨總至,藜莠蓬蒿并興。” 唐 杜甫 《枯棕》詩:“念爾形影乾,摧殘沒藜莠。” 宋 陸遊 《泰州報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猶鬼嘯狐嗥于藜莠瓦礫中。”
詞語分解
- 藜的解釋 藜 í 〔藜蘆〕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細長,花紫黑色,有毒,可入藥。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嫩葉可吃。莖可以做拐杖(亦稱“灰條菜”):藜仗。藜藿(指粗劣的飯菜)。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莠的解釋 莠 ǒ 一年生草本植物,穗有毛,很像谷子,亦稱“狗尾草”。 喻品質壞的,不好的人:良莠不齊。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藜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一、基本含義
- 字面指代:指兩種常見的雜草,即“藜”(灰菜,嫩葉可食,全草可入藥)和“莠”(狗尾草,田間雜草),合稱泛指野草。多見于描述荒蕪環境或自然景象,如《禮記·月令》提到“藜莠蓬蒿并興”,陸遊碑文中“藜莠瓦礫”形容破敗場景。
二、比喻含義
- 引申義:在文學與成語中,常比喻好壞混雜、難以分辨的情況,尤其指壞人混迹于良善之中。如《易經·系辭上》用“藜莠”象征雜亂無序,杜甫《枯棕》詩中“摧殘沒藜莠”暗喻良善被惡勢力埋沒。
三、文獻用例
- 《禮記》:記載孟春時節若氣候反常,會導緻“藜莠”等雜草叢生,引發災疫。
- 唐詩宋詞:杜甫、陸遊等詩人借“藜莠”表達對世态或環境的哀歎,賦予其情感色彩。
四、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藜莠”多用于書面語境,既可直指雜草,也可隱喻複雜環境中善惡難辨的現象,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指向。
(注:如需了解具體文獻原文或更多詩詞引用,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藜莠》是什麼意思?
《藜莠》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草木繁雜、雜草叢生的樣子。在植物領域中,它通常用來形容雜草密集、難以清除的草地或農田。
拆分部首和筆畫
《藜莠》的拆分部首是艹(草字頭),它屬于植物部首。它由15個筆畫構成。
來源和繁體
《藜莠》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巷伯》中的一句詩句:“藜藿言矣,斯蒿言矣,言寔且邪?”。繁體字為 《蔾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變化。根據漢字的演變曆程,古時候的《藜莠》可以寫作《蔾薁》。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漢字的統一規範,現代漢字寫法中隻保留了《藜莠》這個形式。
例句
這片草地長滿了藜莠,需要我們及時清除。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藜蓼、藜藿、蔾薁。
近義詞:雜草、叢生。
反義詞:純淨、整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