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委骳的意思、委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委骳的解釋

猶骫骳。本謂骨彎曲,引申為志不申貌。 宋 沉遼 《雜詩》之三:“ 屈平 作《天問》,委骳窮不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委骳”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與發音
    讀音為wěi bèi,原指“骨骼彎曲”,後引申為“志向不得伸展、郁郁不得志的狀态”。這一含義源于古漢語中對形态與情感的雙關表達()。

  2. 詞源與用法
    該詞源自“骫骳”,二者互通,常見于古代詩文。例如,宋代詩人沈遼在《雜詩》中寫道:“屈平作《天問》,委骳窮不悔”,借屈原創作《天問》的典故,暗喻其堅守志向卻不得舒展的心境()。

  3. 語境關聯
    古漢語中常通過具象的形态(如骨骼)隱喻抽象情感(如志向受挫),此類表達多見于文人抒懷或詠史題材,需結合具體文本進一步分析。

“委骳”既包含物理形态的描述,也承載了情感層面的象征意義,需通過文獻用例深入理解其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委骳》是一個古代漢字,其意思為“心膽俱裂,膽怯害怕”的意思。委骳形聲字,由“鬲”部和“胃”部構成。下面将詳細介紹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委骳》的拆分部首為“鬲(gé)”部和“胃(wèi)”部。其中,“鬲”部位于上方,表示音義;“胃”部位于下方,表示意義。總共包含17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

《委骳》這個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它是中國古代字形之一,早期使用的是繁體字形“偉”。隨着時間的推移,繁體字逐漸演變為現代簡體字“委骳”,且在使用中逐漸被淘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這個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稍有不同。在篆書時期,字形變化較大,上半部分鬲形狀類似一個巴掌,下半部分胃形狀則與現代類似。在楷書時期,字形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委骳。

例句

1. 他面對困難時顯得委骳不安。 2. 孩子們看到這個巨大的怪物時,吓得委骳不已。

組詞

與《委骳》相關的組詞有:委靡、不自制、怯戰

近義詞

與《委骳》意思相近的詞有:畏縮、驚慌

反義詞

與《委骳》意思相反的詞有:勇敢、大無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