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共同參與。《南史·沉演之傳》:“ 景仁 尋卒,乃以後軍長史 範曄 為左衛将軍;與 演之 對掌禁旅,同參機密。”
(2).佛教語。謂共同參谒一師。亦為同事一師之*********之互稱。 宋 王安石 《驢》詩之一:“臨路長鳴有真意, 盤山 弟子久同參。”《景德傳燈錄·令遵禅師》:“ 勤 曰:‘吾久侍丹霞,今既垂老,倦于提誘,汝可往謁 翠微 ,彼即吾同參也。’”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十六:“于是供主便向大家感謝的施禮說:‘同參的攝照!’”
(3).共同參悟研究。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上:“禪宗論 雲間 有三種語:其一為隨波逐浪句,謂隨物應機,不主故常;其二為截斷衆流句,謂超出言外,非情識所到;其三為函蓋乾坤句,謂泯然皆契,無間可伺……若有解此,當與渠同參。” 宋 劉克莊 《即事》詩之二:“晚覺齊民書最要,惜無幽士肯同參。”
“同參”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差異,主要包含以下三類解釋:
指多人一起參加或協作完成某事。
在佛教中特指共同參谒同一師父的修行者,或同門弟子間的互稱。
指對某一問題或學問進行合作探究。
“同參”的三種含義均圍繞“共同”展開,但側重點不同:
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義,如佛教文獻中多指同門關系,曆史文獻則偏向共同參與事務。
同參(tóng cā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同”是左右結構,上面是“口”字旁,下面是“兄”字形;“參”是左右結構,上面是“另”字形,下面是“木”字旁。
“同”字的部首是口,總共有五畫;“參”字的部首是木,總共有三畫。
“同參”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鹿鳴之什》的九首詩中的一首名為《同甫》的詩篇,“同”與“甫”之間由“口”與“另”合作表示“同人參與”的意思,後來逐漸演變為“同參”。
“同參”這個詞的繁體寫法是「同參」。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些字形會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而“同參”并沒有特别的古代寫法,其字形與現代基本一緻。
1. 他們共同參與了這個項目的籌備工作。
2. 大家應當同參思考這個問題,共同解決。
參與、參考、參觀、參悟、相同等。
參與、共同、協作、合作等。
獨立、個别、分散、單獨等。
【别人正在浏覽】